
在广袤的呼伦贝尔草原上,一面鲜红的党旗正引领着新时代育人之路。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机关第五党总支学生处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耕“党旗领航 筑梦育人”党建品牌,创新实施“旗帜红”引领“幸福+”工程,以绘好“三张图纸”、筑牢“三个阵地”、建强“五座桥梁”为抓手,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和方法,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青年学子心田,为北疆大地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固本强基:
锻造育人一线的红色堡垒
学生处党支部党员活动室的墙面上,“最强党支部”“市级坚强堡垒党支部”等荣誉牌匾熠熠生辉。这支22名党员组成的队伍,在2024年度民主评议中收获100%的“优秀”评价,秘诀在于其细化“流程图”、打造“特色图”、亮明“效果图”,用心用情地将党建“规范刻度”转化为“育人温度”。
细化“流程图”,支部工作程序更清晰。“今天,我们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讨如何创新班会形式。”在党内会议上,该支部书记会带头围绕党建与业务相结合,与党员们展开热烈的讨论。2024年,这样的理论学习开展了37次,集中学习有24次,尤其是5次专题讨论均聚焦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党员们的笔记上密密麻麻记录的各类学习研讨心得,是该支部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着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打造“特色图”,组织生活“活”起来。“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开展“温誓词 忆初心 强党性”主题党日、“初心帮扶站”“你点菜 我服务”等系列特色活动中,师生党员共同重温入党誓词、创作各类主题艺术作品……铿锵的誓言、精巧的剪纸和绘画等作品,处处彰显着青年党员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和矢志奋斗的赤诚之心,也推动了“服务型”党支部打造和党建业务双融双促。
亮明“效果图”,实现党员引领“旗帜红”。“最近的专业课学习能跟得上吗?”这只是学生处李美忱老师和其他同志们践行“一线规则”的日常提问。该支部创新推行“三问三提”谈心谈话机制,激活党员先锋榜样责任感,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契机,通过下沉社区、驻扎一线,全面了解学生生活状态和思想动态,截至目前,共提供服务8项,服务学生7000余人次。打造了10间学业指导室,2个初心帮扶站、5个辅导员工作室,优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接诉即办完成78件,完成率100%,将家长、学生的“问题清单”变为“满意答卷”。2024年在自治区对全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评级中,该学院被评为A等级,并立项目自治区教育厅2025年大中小学思政储备项目—“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创新项目。
五维育人:
架起通向幸福的彩虹之桥
该支部锚定内蒙古自治区“六个行动”战略部署,实施“幸福+”工程,通过架设五维育人桥梁,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让党建温度可感、业务效度可测、幸福质感可触。2024年度,荣获国家级奖项8项,自治区级12项,市级6项。
“云端育人”架起思想引领新高地。日前,学生宝音怀着对党的敬仰通过“云端党课”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该支部依托“易路生花 呼职院学工在线”新媒体平台开通校本化功能模块28个,方便学生事务“云端”办理。截至目前,新媒体平台累计发布稿件1462篇、视频60余个,推出“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石榴籽小课堂”“辅导员说两会”等党员教师宣讲活动30余期。
“润心工程”守护心灵绿码。由该支部指导的心理剧《心向阳光》斩获全区大中小学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一等奖。2024年,心理专职教师团队累计开展团体辅导21次,6394分钟的心理咨询记录里,都是护航学生成长的心血与汗水。
“资助+育人”传递党的温暖。为让学生更多了解政策、方便办理手续,资助中心教师全天驻扎社区。2024年,600余万元奖(助)学金送达2370名学生手中;帮助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生申请学费补偿110余万元。
“实干笃行”助力青年全面发展。发挥自治区劳动教育实验校引领作用,指导学生劳动教育7492人次。劳动教育成果入选职业院校2024“巾帼励志杯”成果展示、获批教育部1+X青少年劳动教育项目发展与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优秀示范学校。
“筑梦军营”满腔热血保家卫国。为培养学生积极献身国防事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将国防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教学中,开设军事理论必修课,组织开展征兵政策宣讲、学生进军营等活动,将征兵宣传贯穿到学生国防教育的全过程,2024年至今,共有94名学生光荣入伍。
当晨光洒向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区里党徽与校徽交相辉映。在这里,“旗帜红”不仅飘扬在楼宇间,更扎根于学子心中;“幸福+”工程不只是党建品牌,更是看得见的温暖承诺。正如老师们的期待:“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照亮北疆未来的星火。”这片草原上的红色育人实践,正书写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精彩篇章。
(董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