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广袤无垠的大地上,一条宛如“银龙”的水脉蜿蜒前行,它串联起山川与城市,关联着民生福祉与生态平衡,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与梦想。如今,这条“银龙”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引绰济辽工程实现全线试通水,为蒙东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水安全保障。
6月30日,科尔沁配水站调流调压阀室内气氛庄重而热烈。随着工作人员的操控,来自兴安盟绰尔河的潺潺清流,历经391.036公里的奔涌,在末端出水口溅起晶莹的水花,最终欢快地汇入莫力庙水库的怀抱。这一历史性瞬间,标志着内蒙古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引绰济辽工程实现全线试通水目标,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这泓清流来自大兴安岭深处,带着森林的深邃与壮美,穿山越壑,流经隧道、管线,穿越多条河流的倒虹吸,克服了涌水、塌方、TBM施工受阻等重重地质与技术难关,承载着近3万名建设者“誓引清流,解渴蒙东”的坚定决心,奔涌而至。水过之处,生机萌动,八百里清渠为媒,绰尔河、西辽河历史性地“凭水”相逢。
“这一刻,我们盼了太久太久。”内蒙古引绰济辽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科尔沁配水站临时负责人宋学博站在莫力庙水库出水口旁,声音有些颤抖。从工程破土动工到如今全线试通水,建设者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终于迎来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看到水流平稳流入水库,我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的身后,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阳光下闪耀,这片干渴的土地即将焕发生机。
引绰济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三五”期间实施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属于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工程批复总投资311.55亿元,肩负着破解蒙东地区水资源困境这一重大历史使命。
工程主要由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其中,水源工程为文得根水利枢纽,它堪称整个工程的“水脉之源”,宛如一颗动力强劲的心脏,持续不断地为工程运转提供水源。输水工程分为干线工程和支线工程,其中干线工程从文得根水利枢纽自北向南延伸至科尔沁区,全长391.036公里,穿越洮儿河、霍林河,由取水口、隧洞、暗涵、倒虹吸、压力管道等组成;支线工程全长395.265公里,共有9条支线,分别连接兴安盟和通辽市两地8个旗县市区、10个工业园区。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4.36亿立方米,其中计划向兴安盟供水1.49亿立方米,向通辽市供水2.87亿立方米。
没有渴过,难以懂得水的甘洌。21世纪以来,西辽河几乎全年断流,成为高质量发展跨越追赶绕不过去的坎儿。
“引绰济辽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后,每年可为我区引入绰尔河优质水源达1.09亿立方米。借助引绰济辽一期与二期工程的协同推进,预计将置换我区原工业用地下水近1800万立方米。随着水源的持续稳定供给,干涸长达 21年的莫力庙水库将重现生机与活力。”科尔沁区水务局局长邓洪林谈及此,难掩内心激动之情。
引绰济辽工程依托文得根水库对绰尔河来水实施精准调控,既可改善绰尔河下游农业灌溉条件,满足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又能向输水沿线城市及工业园区稳定供水,缓解通辽市地下水超采困境。
“引绰济辽工程对通辽市意义非凡,如久旱逢甘霖。”通辽市城市供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飞感慨地说。通辽市城市供水公司全力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积极配合开发区农牧林业水务局成功通过国家水利发展基金申报小型引调水项目,重点建设10.8公里双路DN800主干管线,惠及五个村屯,预计可有效解决7000余户居民的用水难题。同时,公司还计划新建一座日供水能力5万吨的地表水处理工艺水厂,让开发区及近郊村屯百姓优先使用地表水,切实推动通辽市民生保障水平迈向新台阶。
兴水安澜,解渴蒙东。这泓来自大兴安岭的清流,正以水滴石穿之力,在北疆绘就水资源科学调配的实践画卷,化作蒙东高质量发展的永恒动能。
(张琪 邵南 卢显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