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阿拉善

聆听善举故事 激发向善力量——额济纳旗先进典型事迹宣讲活动激发文明实践新活力

  为弘扬时代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今年来,额济纳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全旗范围内掀起先进典型事迹宣讲热潮。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故事,或震撼人心,或温润无声,却都以直击灵魂的力量,在人们心间种下向上向善的种子,激荡起追逐理想、建设家园的澎湃浪潮。

  大漠孤烟处,一抹绿意写忠诚

  赛汉陶来苏木“六一话成长 家风润童心”主题活动中,宣讲员仿佛将时光回溯到二十年前的黑城脚下。“时代楷模”苏和放弃安逸退休生活,毅然踏上这片荒芜之地。这里无水,他便以十几天的坚守,唤醒沉睡的旧井;这里无电,他便在星光下规划治沙蓝图;这里无路,他就用脚步踏出希望的轨迹。他发明节水水枪,如同赋予生命新的甘霖;他亲手栽种25万多株梭梭苗、2000余株胡杨,让6307亩荒漠披上绿装。那一道道绿色屏障,不仅阻挡了黄沙对黑城遗址的侵蚀,更筑起了守护家园的精神长城。聆听着他的故事,家长和孩子们的心被深深触动,守护生态、建设家乡的热血在胸中奔涌,大家纷纷表示,要以苏和为标杆,传承其治沙精神,续写家乡的绿色篇章。

  沙海逐梦人,二十余载守绿洲

  苏泊淖尔苏木“计生情 端午意”主题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在宣讲中,图布巴图的事迹如同一首激昂的壮歌,在人们心间奏响。2002年,刚退休的他婉拒安逸生活,怀揣守护生态的决心扎进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彼时黄沙漫天的荒滩上,他骑着摩托车往返运水浇灌,光是运水,15年间曾骑坏过7辆摩托车;他自制工具钻研种植技术,用废弃轮胎标记梭梭苗,如同守护希望的火种。二十余载春秋,他与妻子种下4000多亩近20万株梭梭,让不毛之地筑起绿色长城,更探索出梭梭嫁接肉苁蓉的致富路,带动牧民让生态与经济共生共荣。“像梭梭一样扎根家乡”的坚守,让听众看到普通人用执着信念浇灌出的绿洲,也让文明实践的种子在沙海中破土而生。

  生命禁区中,万家灯火映初心

  哈镇“粽香传情暖人心 文明新风润心田”主题活动中,宣讲员讲述的“北疆楷模”——黑鹰山供电所的事迹,宛如一首荡气回肠的赞歌。这片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土地,狂风呼啸,黄沙漫天,生存环境恶劣至极。然而,自2008年成立以来,先后41名员工却在此接力奋斗。他们如顽强的胡杨,扎根于这片贫瘠的土地,不畏艰辛,以钢铁般的意志,架设起1001.84公里输配电线路。这一条条银线,穿越戈壁,跨越山丘,将光明与希望送到3.3万平方公里内105户900余人的家中。他们把“忠诚、团结、奉献、坚毅”的精神,深深融入这片大地,为国防事业保驾护航,为边疆牧民点亮生活的希望。他们的坚守,是对责任最完美的诠释,是对奉献最生动的演绎。

  岁月长河里,孝老爱亲传佳话 

  达来呼布镇居延社区“绿色环保清明 倡导文明祭扫”主题活动现场,全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程建芳的故事,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拂过每个人的心头。多年来,她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悉心照料家中老人。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她始终不离不弃,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家庭的重担。她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问候,都饱含着对亲人深深的爱。她用实际行动,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诠释得淋漓尽致。她的讲述朴实无华,却字字深入人心,让现场听众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责任的重量,众人一致认为,要以她为榜样,传承良好家风,让爱与温情在家庭中代代相传。

  光影流转间,巾帼芳华绽乡野

  在额济纳旗“光影映北疆·公益映民心”农村牧区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启动仪式上,巴彦陶来苏木宣讲员讲述“额济纳好人”刘琦的事迹令人动容。身体的残疾,未能束缚她逐梦的脚步,反而让她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多年来,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农牧民送去一场场精彩的电影。她就像一位文化的使者,将欢乐与知识,通过光影的形式,播撒在额济纳每一个角落。活动现场,当荣誉证书递到她手上的那一刻,不仅是对她个人奉献的认可,更是对所有在公益事业中默默付出的巾帼英雄的致敬。这份荣誉,激励着更多女性勇敢追梦,在各自的岗位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一场场宣讲,是一次次心灵的洗礼;一个个故事,是一盏盏前行的明灯。每一个先进典型事迹所传递的精神力量,都化作全旗上下投身文明实践的行动力量,从生态守护到边疆建设,从文化浸润到家风传承,处处涌动着“学榜样、践初心”的热潮。下一步,额济纳旗委宣传部将持续推进先进典型事迹宣讲常态化,让榜样精神在额济纳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全旗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精神动力。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