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北疆观察

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城市发展的“硬支撑”

  “具有城市文化的雕塑是一张名片,能有效地宣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层次与综合竞争力。”这是不久前在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参观第二届呼和浩特创作营主题雕塑展时一位带孩子家长的切身感受。

图片来源:呼和浩特交通广播

  据媒体报道,在6月24日举行的这次主题雕塑展,共展出12位国内知名艺术家的83件精美雕塑力作,每一件雕塑都蕴含着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和精湛技艺,展现出从细腻造型到深刻内涵的艺术魅力。 

  据悉,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和呼和浩特雕塑公园已成为市民和游客青睐的打卡地,雕塑艺术馆和艺展以及雕塑公园构成的“虹吸效应”正在显现。大众在高水平的艺展、公共休闲活动中找到了“文化获得感”和艺术审美提升的有效路径,而城市依靠这种文化输出使其规划设计者也找到了文化自信。因此,提升城市软实力,需要从文化觉醒和审美改变开始。

  今天的呼和浩特,在城市建设中逐渐抛弃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正向精细化的文化输出模式转变。而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和呼和浩特雕塑公园的建成和开放,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精致结合,正作为城市新文化地标和公共重要休闲空间,成为新的大众会客厅。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举办国际雕塑双年展等品牌活动,城市获得了新名片。同时,AR技术的加持,让静态雕塑产生动态交互体验。这种艺术赋能旅游的模式,既避免了同质化的景区竞争,又为城市创造了独特的文化IP。

  而呼和浩特对大召广场的成体系改造,使其城市文化获得系统性表达。作为蒙藏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它不仅是内蒙古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更是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见证者。今天的大召广场及其周边已从文化觉醒和审美改变中获得了新的“文化红利”和“旅游溢出效应”,它所展现和激发的“文化荷尔蒙”,不仅成为文旅发酵的典范,也成为我区其他城市发展的“文化样板”。

  在城市建设中输入文化理念和现代设计意识是内蒙古城市近年来在建设中凸显的新变化。2023年9月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华通讯社、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在内蒙古阿尔山举办。大会发布了“2023中国魅力城市榜单”,榜单结果经过对全国2844个区县综合测算,康巴什区上榜,位列第10名。作为鄂尔多斯市府驻地,康巴什建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建筑和公园广场。其城市设计,实现了“一楼一特色、一街一景观”,使该城不仅有灯火繁华,还有诗意栖居。

  内蒙古城市的这种新变化随处可见,比如乌兰察布市在今天的文旅输出中“异军突起”,其创造的“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的“共生效应”,以及依托自媒体和传统主流媒体创造的“火山文化”“乌兰察布之夜文化”“作文与旧轨文化”,使其成为全国的网红城市。

  从功能城市走向人文城市,城市建设者不再将文化视为城市的装饰品,而是将其作为塑造市民精神、提升大众幸福感的重要载体。当老人在雕塑前追忆往昔、孩童在艺术互动区激发创意、青年在展览中寻找灵感、旅行者在休闲中获得精神力量,这座城市的软实力便获得充分释放。这种转变印证了城市学家霍尔的观点:“伟大的城市不仅是高效运转的机器,更应该是激发创造力的文化熔炉。” (范永)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