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通辽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锻造强劲“创新之核” 积蓄发展澎湃动能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将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以“新”提“质”、以“质”催“新”,积极开辟新赛道、打造新引擎、塑造新优势,大力推动蒙东(通辽)人才科创中心高效运行,谋深做实引项目、聚人才、优生态“三篇文章”,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窗明几净的办公区域、现代化培训教室、功能齐备的商务洽谈室、高端特色路演厅、幽静咖啡厅……在已建设完成的5000多平方米的蒙东(通辽)人才科创中心,处处散发出雅致舒适、温馨惬意的氛围。楼内设有创新创业服务站、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政产学研用基地等多个配套可实现资源共享的生产生活服务区,是各类人才安心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

  入驻该中心的北京联创思源测控技术有限公司通辽分公司瞄准“大院大所”,充分利用人才、科研资源,有效嫁接京津冀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到一年的时间,企业就与开发区及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搭建了通辽数字农业人才双创基地,并注册成立了通辽中农治水农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探索“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创新模式,助推加快形成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推动农业转型发展。

  蒙东(通辽)人才科创中心采取“政府+平台+企业”运营模式,积极吸纳优质企业及团队入园孵化,链接各类创新要素,打造“人才培育+企业孵化+产业发展”一体化高科技产业集群,成为搭建项目与技术对接、人才与产业结合、研发与市场互动、创新与投资共赢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开发区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面周到的科创服务,以孵化器为核心,前延众创空间,聚焦初创团队需求,提供孵化服务;后拓加速器,聚焦毕业企业,提供加速支撑,初步构建了满足创业团队、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等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需求的全立体矩阵式孵化体系,形成“落地一家科技企业、打造一个先进技术应用场景”的模式,将蒙东(通辽)人才科创中心打造成科技创新初创企业最佳首选地。

  内蒙古千航方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低空智能装备领域,运用低空遥感等尖端技术,为智慧农牧业、智慧能源、智慧城镇及应急救援等行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创新型企业,业务覆盖智能制造、无人机专业飞行服务及培训、智能装备研发等多个核心领域。作为首批入驻中心的企业之一,公司的科技含量、人才含量可谓“双高”,以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为技术依托,拥有一支专业涵盖无人机通讯、智能装备研发等多个核心领域的硕博研发队伍,手握7项发明专利。入驻中心半年以来,得益于中心给予的减免租金、管理培训等要素保障支持,该公司已在全市范围内完成人机协同防灭火项目、无人机巡检高标准农田和玉米单产提升等多个项目,这让企业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

  “蒙东(通辽)人才科创中心不仅位置优越、配套设施齐全,运营团队也非常专业,提供全面的服务与支持。科创中心还搭建了资源对接平台,帮助企业与区域内相关业务对接,深入挖掘各行业在低空经济方面的需求,从而推动低空经济与区域经济更深层次地融合。”内蒙古千航方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晓泉说。

  入驻蒙东(通辽)人才科创中心,企业未来可享受到种子基金支持、共享支持、人才招聘、市场拓展、技术支持、管理培训、法律与财务服务、项目申报、国际合作、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服务,为更多项目落地、人才创业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已引入内蒙古千航方宇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林创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云泓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孵化企业,以及中国农业大学马道坤、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少昆等教授团队5个,科研梯队更加完善、创新活力逐步迸发。

  作为开发区“创新之核”,蒙东(通辽)人才科创中心是开发区全力办好“两件大事”、点亮蒙东地区“双子星座”,深入推进“科技突围”和“英才兴蒙”工程的重要抓手,以主导产业为方向,整合利用各部门优质资源,建设一批技术研发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辐射带动东部盟市协同发展为目标,打造成蒙东人才资源与创新产业集聚高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与展示窗口,形成吸引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型产业落地发展的承载基地与发展空间。

  下一步,开发区将开辟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新领域新赛道”,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动能,形成发展新优势,继续引进孵化器企业、中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集聚,知识产权落地生花,实现园区内孵化、毕业企业、产业化落地企业、引入固定资产投资或产业化落地项目达十亿级,完成高水平“国字号”科创平台创建,依托通辽区位优势及产业结构优势,力争打造成为集企业研发中心、培训实训基地、大数据中心、总部经济园区为一体的科技创新高地。

  (冯娇)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