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鄂尔多斯揭晓2025年见义勇为榜单,35名“凡人英雄”入选“勇士榜”。他们中,有冒死救援车祸伤者的牧民,有徒手转移起火货车受困山羊的路人,有以急救技能抢回“黄金五分钟”的驻村队长,还有用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火种”的捐献者。暖城为他们献上致敬英雄的晚会,这不仅是对凡人善举的礼赞,更照见一座城市对“善”的坚守与传承。
凡人微光,照见人间至善。见义勇为的动人之处,恰在于其“非职业性”的纯粹。敖特更路遇侧翻货车,没有犹豫便冲上前救援,甚至被路过车辆撞伤昏迷十日;郑旭龙、飞翔面对高速上起火的货车,徒手拉开滚烫的护栏,在浓烟中转移200余只受困山羊;贾维军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用日常积累的应急救护技能,为触电村民抢回“黄金五分钟”;王洋、苏平卷起衣袖捐献造血干细胞,让素不相识的患者重燃生的希望……这些故事里没有“超级英雄”,只有平凡人在危难关头“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本能选择。“他们的勇敢,让我们相信善良从未缺席。”观看晚会的观众们动情地说。
制度撑腰,让善举更有底气。见义勇为不是一时之勇,更需要长久之护。从2022年市委政法委出台《鄂尔多斯市见义勇为人士奖励和保护实施办法》,到2024年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鄂尔多斯用制度构建起保护网与暖心桥。这张网,不仅涵盖物质奖励、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实际关怀,更以制度化的礼遇让勇士们“流血不流泪”;这座桥,则通过企业捐赠、社会参与等方式,将个体善举转化为社会共识。本次晚会现场,内蒙古伊泰集团、汇能控股集团等企业的爱心善款,不仅是对勇士的支持,更是对善有善报价值导向的宣示,当制度为勇敢者兜底,当社会为善良者护航,更多人便敢伸援手、愿做好事。
精神传承,凝聚城市力量。从暖城的称号,到“勇士榜”的揭晓,鄂尔多斯的实践印证着一个朴素真理:一座城市的温度,不在高楼大厦的高度,而在凡人善举的厚度;一个社会的进步,不在经济指标的增速,而在精神文明的深度。当敖特更苏醒后仍牵挂伤者,当郑旭龙说“换作别人也会这么做”,当贾维军把急救技能教给更多村民,这些细节里的“下意识”,恰是见义勇为精神最生动的传承。
崇尚善举方能善行蔚然。鄂尔多斯的“勇士榜”,既是英雄的勋章,更是时代的镜子。它照见了平凡人的伟大,照见了制度的温度,更照见了一个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我们相信,当每一个人都愿为他人点亮一盏灯,暖城终将因爱而更加温暖明亮。(常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