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北疆观察

“孩子们,要好好吃饭!”食堂阿姨毕业典礼上的叮嘱,何以温暖人心?

  “难过委屈了,别一个人扛着”“工作压力再大,学习再忙,都要好好吃饭”。近日,延边大学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食堂阿姨刘晓梅的演讲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没有技巧,全是感情”的发言让现场学生眼泛泪花,也感动了万千网友。

  作为学校后勤保障处饮食服务中心职工代表,刘晓梅细数四年来与学生的点滴互动:清晨窗口前“多加点饭”的稚嫩请求,深夜为考研学子加菜时疲惫却坚定的目光,打饭时学生一声声“姐姐”“阿姨”的称呼……这样接地气的细节,还原了食堂里的日常。一句“孩子们,要好好吃饭”的叮嘱,更是让不少网友泪目,对于即将走出校门、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而言,这样的临别寄语既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传授所谓的人生经验,有的只是最质朴最真实的爱与关怀的表达。

图片来源:新华社

  提供物质保障的劳动者,同样也是传递生活智慧的教育者,当算法推荐的“成功学”充斥网络,当“内卷焦虑”成为舆论焦点,这位食堂阿姨“好好吃饭”的朴素关怀,触碰到人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让我们看到了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与人温暖的情感联结。

  近年来,多所高校的毕业典礼都安排了这样暖心的“最后一课”。在华中农业大学2021年毕业典礼上,食堂服务员李倩在演讲中表示“做好不上讲台的老师”;西南政法大学则是在校长致辞中转述了宿管阿姨、校车司机的临别赠言;浙江音乐学院食堂大厨在毕业致辞中说道:“愿你们的未来像食堂一样热气腾腾。”

  食堂阿姨、宿管大叔、保洁人员……这些后勤工作者常常是校园里的“背景板”,隐身于知识殿堂的光环背后,勤勤恳恳、日复一日为学生操劳。让后勤人员从幕后走向台前,是对平凡岗位价值的崇高礼赞,是尊重劳动精神的具体实践,更是为即将启程的毕业生上的一堂生动人生课:无论将来身处何种岗位,都要真诚努力、脚踏实地。

  劳动不仅是体力付出,更是对价值观的塑造。正如刘晓梅在发言中所说:“平凡的岗位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对劳动尊严的肯定,正是青年一代走出“内卷”告别“躺平”,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的关键所在。

  这些毕业季的叮嘱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真正的教育本就该生长在真实的生活土壤里,扎根于每个劳动者的平凡坚守中。学会在一碗米饭里品味教育的温度,懂得在一声朴素的叮嘱中感受育人的力量,我们或许才能真正领悟:那令人向往的大学精神,从来不是空中楼阁,它也是由无数个刘晓梅们,用汗水和真情,在每一天的寻常烟火里书写的最动人诗篇。 (朱晨)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