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赤峰

“赤龙儿”打卡赤峰美丽乡村 | 先锋村:“三色”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盛夏时节,走进巴林左旗林东镇先锋村,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庭院干净舒适。村民们三五一组在田间耕作,村内广场上,老人闲话家常,孩童嬉笑玩耍,一帧一画,串联起乌力吉沐河岸边的家家户户,展现出了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作为新晋“全国文明村”,先锋村的美可远不止眼前这些。近年来,先锋村以党建引领为统揽,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与各项重点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夯实社会发展基础、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加快产业培育进程、提升乡村建设成色,推动全村由“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通过厚“底子”、美“面子”、强“里子”,绘就了和美乡村的幸福底色。

  强基固本抓实“红色”党建赋能。党建引领是绘就和美乡村画卷的关键底色,先锋村以党建引领为依托,从队伍建设、党员管理、党建+等多维度发力,立足乡村发展需求,建立“支部牵头、党员包片、群众参与”三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党组织、党员“双积分”管理量化积分制度,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激励全体党员争着干、抢着干、比着干,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持续增强。

  产旅融合拓宽“金色”增收渠道。先锋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休闲游、绿色游为主攻方向,积极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依托其近郊村发展优势,主动融入林东镇“15分钟环城旅游半径”,通过实施设施农业产业项目、配套建设保鲜库等方式,有效盘活乡村发展资源,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2024年,共建设设施春棚40栋,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余元;通过发展乡情苹果庄园、湿地公园观光等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带动本地群众灵活就业24人、人均月收入2800元。在文旅产业的带动下,现代乡村雏形显现。

  村民共治绘就“彩色”文明乡风。“我们村通过‘文明积分’,把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都纳入积分管理,我们可以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村民们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先锋村推行“网格化”人居环境管理模式、创新“片区议事”制度、打造“法律明白人”队伍等方式,有效激发村庄治理“内生力”,筑牢乡风文明主阵地。今年以来,先锋村累计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5场次,开展主题宣讲7场次,累计覆盖群众300余人次;共开展“村民说事日”活动13场次,培育了‘法律明白人’10名,解决道路修缮、耕地矛盾等6件。不仅如此,先锋村还通过“文明家庭”“好婆媳”等选树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可触摸、可学习的身边范本;联户长“微治积分”,将基层治理细分为信息收集、矛盾调解等6项具体指标,实现了让村民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身份转变,文明创建从“外源推动”到“内生驱动”的质的飞跃。

  从“赤峰市文明村”到“全国文明村”,先锋村的实践证明:和美乡村不是乡村振兴的“附加题”,而是贯穿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的“必答题”。它以思想引领破局、以村民共治聚力、以惠民实效固本,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既具“活力”又显“温度”。(高洋 梁佳靓 赵新月)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