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青年韩兆欢,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检测教育专业。大学毕业后,他跟随老师的脚步,投身沙葱种植领域,从最初的20亩试验示范种植起步,逐步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化种植,韩兆欢借助五原县的资源优势,成功将野菜资源转化为大棚里的致富“金疙瘩”。
仲夏时节,内蒙古欢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内,沙葱生长得郁郁葱葱。韩兆欢与工人们正忙着为处于休眠期的沙葱进行人工除草,改善沙葱的生长环境,减少养分竞争,促进沙葱健康生长。
“我们在2019年进行沙葱试验示范种植。今年,我们与内蒙古农业大学成功制定了两项沙葱种植的地方标准。该标准的制定标志着沙葱已经在种植体系上完全成熟了,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农户的种植投入成本。目前,公司种植沙葱54亩、温室14栋。”内蒙古欢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兆欢说。
规模化种植的实践,让韩兆欢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据了解,沙葱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从种植的第二年便可开始采收,可持续采收长达10年。其采收期从每年3月起,一直延续至次年1月初,每年可采收4至6茬。以每亩为单位计算,每茬产量约在1500至2000斤。2024年冬季,沙葱的价格维持在8至10元左右,如此算来,每亩地的毛利润约达6万元。
若想大力发展沙葱产业,就必须从源头把控种子质量。“2024年,我们与内蒙古大学成功转化了一个沙葱的新品种——沙葱C—1号。该品种也是截至目前国内唯一登记认证的蒙认菜,主要特点就是抗性好、纯净度高、抗逆性强。”韩兆欢说。
当C—1号沙葱新品种在经过整体表现、产量、抗性、稳定性等检测后成功上市,填补了沙葱种子研发的空白后,韩兆欢又萌生了新的发展思路——着手开展地梢瓜、沙芥菜等沙生蔬菜的试验示范种植,进一步拓展沙生蔬菜产业版图。
沙生野菜凭借其健康、纯天然的特性,逐渐成为大众餐桌上的热门美食。韩兆欢敏锐捕捉到沙生野菜的市场风口,他决定通过延链、补链、强链等举措,扩大沙生野菜试种范围,提升沙生野菜附加值。他借助电商平台销售新鲜沙葱,还制作沙葱酱等腌制菜品,积极拓展沙生野菜深加工业务,为沙生野菜产业发展闯出了一条全新路径。
从攻克沙葱人工种植难题,到大力开展沙葱新品种研发,从对接鲜菜线上销售渠道,到创新开发深加工产品,他凭借创新精神与坚守信念,不断推动沙生野菜产业向前发展。
韩兆欢表示,欢莹农科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之内要实现沙葱全产业链的闭环管理,从种子的培育、鲜菜销售、产品的深加工都要做成产业链。今年,公司开通了三个电商平台,预计三到五年之内实现沙葱的吞吐量达到1万亩左右。现在除了沙葱以外,还在进行地梢瓜、沙芥菜的选育和推广,一旦试种成功,将是下一个发展方向和目标。 (武加维 高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