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大草原·探城|多彩额尔古纳

  波澜壮阔的额尔古纳河蜿蜒流淌、生生不息,不仅养育了北方各族儿女,更见证着额尔古纳的历史变迁。这座因河得名的城市,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其发展史既是一部守边、固边、稳边、兴边、富边、强边的戍边史,也是一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史。大河流、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在此交织,戍边文化、民族文化、森林文化等交相辉映,为这片土地注入独特魅力。如今,额尔古纳正依托丰富的历史人文与自然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创新,走出强边固防与经济发展的共赢之路。

 

  公元一世纪,拓跋鲜卑祖先从鲜卑石室南迁大泽,在额尔古纳长期居留;隋唐时期,蒙兀室韦部落在此游牧狩猎。1689年起,清王朝通过巡边、设置呼伦贝尔八旗驻防及卡伦等方式守卫边境,各民族在此戍守边疆、共同生活,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戍边文化,也涌现出众多忠诚奉献的英雄。“九一八”事变后,以夏尚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额尔古纳秘密开展抗日活动,用多种形式抗击日本侵略者。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从昭乌达盟、山东迁来3000余人支援边疆建设,他们与一代代边防军人一道,成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

  如今的额尔古纳,在传承历史中焕发新生:桦树皮篓非遗传承人以灵巧双手,将桦树皮制成实用又精美的器物,纹样里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这项技艺不仅是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更成为文旅融合中吸引游客的文化符号。

 

  张大姐列巴制作非遗技艺则散发着麦香,俄罗斯族传统面包制作工艺与当地食材结合,从揉面、发酵到烘烤的每一步,都讲述着多民族饮食文化的交融,游客可亲手体验制作,感受舌尖上的文化传承。

 

  在文化交融的舞台上,南北文化交流馆格外亮眼。馆内陈列着南方与北方的展品,展现江南水乡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互动轨迹;让参观者直观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而生态体验馆则是另一处文化地标,以沉浸式投影还原额尔古纳湿地四季生态景观,游客可通过互动装置了解驯鹿迁徙路线与森林碳汇原理,馆内还设有“互动体验”展区,用3D影像、涂鸦投影等形式,将保护自然的概念巧妙结合,让游客流连忘返。

 

  近年来,额尔古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理论研究、培育文化标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方位打造“戍边文化”品牌。从非遗工坊到文化展馆,从生态体验到红色研学,多元文化形态在此聚合,构筑起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站在新起点,额尔古纳以“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为笔、以改革创新为墨,正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这座城市以蓬勃的产业动能、精致的城市风貌、开放的胸襟气度、温暖的民生底色,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让额尔古纳河的故事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彩。

  《溯源·额尔古纳》系列报道

  总策划:张红杰

  策划:苏风宁 董晓波 萧然

  制片人:宋士斌

  记者:潘优迪  沙国旭 蔡明 齐洋 沈啸男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