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驼乡的“科技红娘”

  夏日的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绿意正浓。在兰州大学阿拉善荒漠—绿洲草地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试验田里,一株株抗逆性作物在风中挺立。

  黄晓辉望着满眼的绿色欣慰地说:“看到这些科研成果在沙漠里扎根,我所有的奔波都有了意义。”

  作为阿拉善盟科技局科技管理科科长,黄晓辉深知科技对生态治理的核心驱动作用,也懂得科技治沙不能靠单打独斗。于是,她像“钉子户”一样守在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促成南志标院士等3位专家加入阿拉善顾问团,推动设立4家院士工作站、4个自治区级观测站,甚至拿下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这些平台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沙生植物驯化、荒漠生态修复的“无人区”。

  “企业缺技术、缺人才、缺项目、缺渠道,我们就当‘搭桥人’。”针对当地创新主体面临的“四少”困境,黄晓辉化身“科技红娘”,带着企业需求清单跑遍高校院所。在她的努力下,77个在研科技项目累计争取到自治区“揭榜挂帅”等项目资金6018万元,并吸引近千名盟外专家与本土人才投身研发。

  苁蓉集团总经理李鹤深有感触:“黄科长来车间不下百次,连设备参数都记得清清楚楚。多亏了她牵线搭桥,我们找到了合适的科研合作院校,解决了企业生产上的诸多难题。”

  “阿拉善的沙,能磨出金子。”在2024年兰州大学引才宣介会上,兰州大学毕业的黄晓辉作为引进人才代表,深情地向学子们讲述了自己在阿拉善的工作经历:“阿拉善有最需要科技赋能的土地,也有最渴望创新的舞台。”她用真诚打动了无数人才,在此基础上,阿拉善盟与40余家院所建立合作,17场产学研对接会吸引着科技人才向驼乡集聚。

  如今,黄晓辉仍奔波在戈壁与实验室之间。“科技工作者要像梭梭一样把根扎进土地。”她说。这片大漠纵横的土地,正因她的坚守,长出属于新时代的“科技树”。(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帅政)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