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满洲里

满洲里努力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系列报道之四:“双引擎”绘就满洲里边民增收“立体图景”

  “点一点手机,合作社的订单就完成了,80元收益即时到账。”边民陈春兰向记者一边展示着她参与互市贸易所用的“满互通”App一边说。在满洲里像陈春兰这样的边民每天都能通过手机完成互市贸易订单,便捷的操作方式和即时到账的收益让越来越多的边民感受到互市贸易带来的红利。

  这笔收入的背后,源于蓬勃发展的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作为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家国家级边民互市贸易区,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依托“落地加工为主,区内交易为辅”的创新模式和数字化赋能,为边民铺就便捷增收路。

  陈春兰是铁路互贸互助组的组长,她向记者介绍,自己从2024年中旬开始参与铁路互贸业务。通过合作社边民们将进口商品销售给本地加工厂,从中赚取相应的报酬,每次业务都能获得80-100元的收入。“目前,我们组现在有50多人,大家都觉得这种方式特别方便。以前要排队办理手续,现在用手机就能完成所有操作,效率大大提高了。”陈春兰说。这种便捷的操作方式,正是满洲里互市贸易创新发展的缩影。据了解,自2016年深度开放以来,满洲里互贸区不断丰富商品种类,目前已经引进俄罗斯进口商品5000余种。

  2024年5月,铁路口岸互贸区正式封关运营,成为内蒙古首个铁路口岸边民互贸区,与原有的与公路互贸区形成“双引擎”格局,进一步提升了贸易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满洲里铁路互贸区依托本地粮食生产企业开展互市贸易业务,主要品类包括油菜籽、亚麻籽、葵花籽仁、燕麦等农产品。“我们本着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原则,边民每次参与业务都能获得稳定收益,旺季时候边民每月收益可达到1000余元。”铁路互贸区运营经理陈嘉琦介绍。公路互贸则聚焦松子、冰鲜鱼、酱油、厨房用具、搪瓷制品等商品,实现了以互市贸易方式常态化进口。

  在公路、铁路互贸双轮驱动下,截至2025年5月底,满洲里市互市贸易交易商品29529.14吨、同比上升767.65%;交易额13209.58万元、同比上升413.46%;边民收益突破108万,惠及近1.55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满洲里铁路互贸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依托海关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铁路专用线及现代化粮油仓储设施等优势条件和产业基础,建成了集边民互贸、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互市贸易平台,持续推动互贸原材料、半成品以铁路运输方式进口,满足互贸落地加工商品大出大进需求。

  走进鑫沣粮油的厂区,现代化仓储库里堆满了来自俄罗斯的油菜籽、亚麻籽;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正在高效运转。据企业相关负责人杨志宏介绍:“现在企业90%以上的原料都通过互市贸易落地加工政策进口,俄罗斯原料成本比一般贸易渠道显著降低。我们未来还将引进更多品类,扩大规模,把满洲里落地加工品牌打得更响"。

  下一步,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将继续以“落地加工”为主,“区内交易”为辅,不断延伸壮大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产业链,全方位、多角度服务企业和广大边民,持续推动边民互市贸易扩品增量、提质增效,加快互市贸易加工、投资、贸易一体化发展。

  从传统边贸到数字贸易,从简单交易到落地加工,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正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向着“丰富‘贸工一体’、深化‘产旅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稳步迈进,在祖国北疆书写着兴边富民新篇章。

  (刘薇 潘一 刘薇 王化勇)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