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农民日报》第6版刊发题为《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区:蔬菜园区引入绿色防控》的文章,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万亩优质蔬菜高效种植示范园区引入绿色防控技术,全面提升了蔬菜品质和单产水平,为绿色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报道全文如下:

2025年7月5日《光明日报》第4版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万亩优质蔬菜高效种植示范园区引入绿色防控技术,通过采取“无人机+白僵菌(统防统治)+悬挂诱捕器+棉铃虫诱芯(物理防治)”等综合措施,全面提升了蔬菜品质和单产水平,为绿色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园区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制定了针对性防控方案。无人机飞防作业通过科学配药、专业指导和规范作业,不仅提高了防治效率,还减少了人工防治用药的盲目性,为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棉铃虫诱芯通过释放人工合成的雄性激素,干扰雄虫交配,切断繁殖链。这一技术与无人机飞防相结合,不仅大幅减少了蔬菜生产中农药用量,还构建起了一个科学、高效、环保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推动当地蔬菜产业向绿色高质高效迈进。
据介绍,万亩蔬菜园区采取土地流转和订单种植方式,主要种植辣椒、番茄、洋葱等蔬菜,并开展特色蔬菜新品种、优良品种及不同肥料精准调控评比展示。园区近几年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主体、新装备、新模式的“六新”模式规模化种植蔬菜,并在控肥增效、控膜提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四控”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引领带动全区播种蔬菜29万亩。今年“空中+地面”立体化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提升了蔬菜的绿色病虫害防治效果,还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制作: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