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阿拉善

年中看进展丨阿拉善盟:科创强引擎驱动发展新势能

  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今年以来,阿拉善盟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培育新兴产业、强化政策保障,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走出“科技引领、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全盟高质量发展赢得新优势。

  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走进位于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内蒙古圣氏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化验分析室,实验人员正在进行氨基甘油性能改良和新产品研发实验。

  作为一家科技先导型企业,圣氏化学长期致力于造影剂中间体系列产品的研发,企业建成的1800吨/年氨基甘油连续化生产装置,实现了氨解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有效降低了人员接触高毒物质氨的风险,实现了二蒸蒸汽的回收利用,显著降低了系统能耗。

  据了解,围绕该核心技术与装置,企业已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其中1项发明专利荣获全区首届专利奖优秀奖。该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张政告诉记者:“我们的产品质优价平,产品纯度能够提供99.5%以上各种规格产品的供应,下游原料药企业客户已经把产品主要需求从国外进口转向从我们公司购进。目前,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40%,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5%。”

  科技成果只有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创造力才能转化成生产力。在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纳厂生产车间里,先进设备高效运转,技术人员专注操作,一派繁忙景象。

  作为全区科技领军企业,今年以来,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引进国外电解生产金属锂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式扩容电解槽空间结构,精准调控电解液对流速度,显著减轻了对槽砖的强对流冲刷,成功完成对现有金属钠生产线的改造升级。改造升级后的金属锂电解槽运行周期延长了60天以上,单槽产能提升了17.39%,金属锂产品中硅、铝含量稳定,产品纯度从工业级跨越式提升至电池级(99.98%)。这一系列技术革新,不仅使产能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更带来了综合经济效益的飞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纳厂生产技术室机械工程师曹纪国表示,科技创新是企业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只有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才能保持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向更高端、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培育,通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推动科技企业矩阵实现裂变增长。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总量与增速均居全盟首位,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比重达66.8%,科技创新正从“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最大增量”。

  “我们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更大力度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加快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加速集聚。”阿拉善高新区投资促进局科技办公室负责人乌兰图雅说。

  今年,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不断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出实招、求实效,力促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内蒙古庆华集团腾格里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作为示范区的老牌企业,始终坚持“以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深耕科技创新领域,通过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等举措,在工艺优化、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今年5月底,公司研发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全力打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力。“我们将以研发中心为依托,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攻克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同时,深化与国内顶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打造一支懂技术、敢创新、能攻坚的科研团队,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让研发中心成为新技术的孵化器、新产品的摇篮,助力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身位。”该公司工艺技术部部长陈立华说。

  科技创新,离不开好政策的支撑。近年来,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结合实际,聚焦重点发展领域,推动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技术创新,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主体,积极引入优质创新资源,加大高端人才集聚和创新引导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激励、政企平台搭建、精准服务对接等举措,为企业提供了全链条的支持体系。

  截至目前,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8家。示范区能源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杨乌力吉表示,将聚焦助企行动,重点在加大项目申报力度、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创新能力。

  今年以来,阿拉善盟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创新主体持续壮大,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上半年

  阿拉善盟获批上级各类科技行项目26项,项目数量和资金支持额度创“十四五”以来历年新高;

  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新增5家自治区级科创平台,11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165万元奖补支持;

  科技成果转化捷报频传,技术合同成交额达0.59亿元,同比增长3121.28%,增速位居自治区前列;

  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引进赵东元等3名院士和屠鹏飞等6名专家教授担任科技领域专家顾问团成员,向山东大学推送阿拉善盟科技创新需求21项,选派154名科技特派员精准服务366家企业,创新生态不断优化;

  ……

  阿拉善盟科技局副局长王艳说:“下一步,我们将在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上持续发力,着力破解影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关键制约,加大力度遴选优质科技项目、推进科创平台建设、提高成果转化效率、拓展科技交流合作,不断塑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新优势,为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王萍 侍新元 刘胡泽宇 杨婧 德力和 乌兰图雅 桂珍妮 杨欣 伊德尔)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