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阿拉善

无人机“飞防”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7月的阿拉善,热浪炙烤着孪井滩示范区嘉尔嘎勒赛汉镇呼布其嘎查的农田。记者在农民郭福民的田地里看到,一台银灰色的无人机正在玉米地上空划出流畅的弧线,细密的雾状农药均匀洒落……

  “120亩玉米,搁以前得雇好几个人干好几天,现在两小时就完事!”郭福民笑着向记者介绍,“你看这药喷得多匀,叶背叶心都能沾到!”说话间,无人机已完成最后一圈作业,稳稳降落在田埂上,飞手李鑫磊熟练地更换电池。“这是我今天作业的第三块田。每小时100亩,一天能作业1000亩,是传统人工劳作的好几倍。”李鑫磊说。

  在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种植户岳琴的农田里,无人机正趁着害虫活跃期开展植保作业。谈及无人机飞防的好处,岳琴说:“以前用拖拉机打药速度较慢,还容易压断滴灌带、压折玉米秆。现在使用无人机,用水量小、农药雾化效果好,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节约了不少。”

  记者了解到,使用农用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有助于增加农药对作物的渗透力,可节约30%-50%的农药用量,同时还能节约80%的用水量。在应对重大病虫灾害方面,无人机能够迅速高效地开展防治工作,为确保农作物稳产增产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无人机作业无需人员直接接触农药,可有效降低作业人员的健康风险。

  “无人机配备了先进的导航系统,设定好参数后就能按预设航线精准作业,喷洒均匀且药量控制精确。”巴润别立镇供销社负责人石玉鸿向记者介绍,无人机在“增效”的同时,最让农户心动的还是“节本”。供销社推出的“无人机+农药”套餐,补贴后每亩仅18元。“我们把叶面肥、助剂、杀虫剂等能用的药剂全加进去,药量充足,确保防治效果,价格却比去年直降20%。”石玉鸿说。

  如今,植保无人机技术已在我盟广泛应用,像郭福民、岳琴这样尝到甜头的农户越来越多。据统计,阿拉善盟现有植保无人机110余台,组建专业化植保队伍8支,年治理范围达19万亩次,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目前,全盟累计受理植保无人机农机购置补贴申请75台,补贴资金达76万元;设立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3个,全盟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27万亩次。”阿拉善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苏和介绍,为确保无人机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高效开展,阿拉善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行动,组织一系列专业技术培训活动,为农户和飞手们传授无人机操作技巧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同时,加强对无人机作业的监管,确保农药使用安全。“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积极引进推广更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苏和说。

  (蔡秀秀)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