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古香古色!赤峰这个传统村落很有料!

  7月8日,航拍宋杖子村。

  盛夏时节,沿着蜿蜒的乡路驶入赤峰市敖汉旗丰收乡格德营子村深处,宋杖子村落便在一片浓绿的山坳里渐次铺展。

  2016年宋杖子被评为第三批中国传统古村落遗址。

  “我们村大山环绕,溪水潺潺,孕育出这里独特的‘小气候’。”7月8日,宋杖子村民宋国范介绍道。2016年宋杖子被评为第三批中国传统古村落遗址。这里现存100年以上北方典型民居一处,50年以上传统民居19处,建筑形式完美体现了中国明清以来典型的北方丘陵地带汉族村落民居特点。

  宋杖子村入口。

  宋杖子村百年老屋建于公元1903年,距今已达122年历史,宋国范就是这座老屋的主人。“老屋卧室顶部有一根60厘米的梁坨,是一整根完整的树干,在他上面还有一根二坨,和他连接的墙里有一根差不多粗的我们叫顶梁柱在支撑房梁的重量。”宋国范说,2020年国家重新修缮,老屋加固后得以此貌。

  “天池”

  近年来,丰收乡探索打造“古村落保护与增收”的生态旅游文章,来宋杖子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而热心肠的宋国范便主动担任起了百年老屋讲解员,每每到访一批游客,宋大爷就不厌其烦的讲解起老屋的历史,“今年79岁了,游客来到我们村,我就给大家说说我知道的故事,这也算为家乡的生态事业作贡献了。”

  宋国范平日里喜欢演奏的乐器。

  村中玉米地。

  穿村而过的小溪,是古村落灵动的脉络。沿着溪流南行2公里,便能看到直径5米天然形成的天池。“这处天池是宋杖子村水系的起点,无论冬夏水流不断,水面澄澈如镜。”丰收乡宣传委员王艳超说,近年来,丰收乡对古村落进行了保护性开发,修建桥涵、公共厕所、停车场、党员宣誓台、农耕文化展览馆,安装路灯,修缮过水路面,开展小流域治理,宋杖子村逐渐成为生态宜居、风景怡人、气候湿润的休闲疗养优选目的地。

  宋杖子村百年老屋。

  航拍宋杖子村。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肖璐

 

编辑:朱国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