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北疆观察

源头活水支撑岁稔年丰

  近日,引绰济辽工程全线试通水成功。兴安盟绰尔河水一路向前,穿越大兴安岭,跨过科尔沁草原,跋涉390多公里后,注入干涸多年的莫力庙水库。这不仅是水流的抵达,更是希望的奔涌,是生态的鸣响,是发展的脉动。

  引绰济辽工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新时代祖国北疆治水兴水的一座丰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推进新时代治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引绰济辽工程的实施,对缓解西辽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促进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蒙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作为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和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引绰济辽工程批复总投资311.55亿元,是内蒙古迄今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建成后每年将从嫩江支流绰尔河引调水4.54亿立方米,惠及兴安盟、通辽市沿线300余万人,有效缓解西辽河流域严重缺水状况。

  这是一条解渴通辽的“生命线”。绰尔河水奔腾而至,今年就将为通辽带来2.87亿立方米的“甘霖”,其中向莫力庙水库供水1亿立方米以上。水库将重现碧波荡漾、芦苇摇曳、水鸟翔集的盛景,干裂的水库底正在蜕变为生机盎然的湿地乐园。清澈的河水,不仅滋润着干渴的土地,更温暖着万千百姓的心田。

  这是一条连通未来的“发展线”。引绰济辽工程正在将大兴安岭的绿色财富转化为科尔沁草原的发展动能:农牧业生产迎来水资源丰沛新局面,为现代农牧业注入强心剂;工业园区因水源充盈而生机勃发,发展脉搏强劲有力;旅游产业将有“水文章”可做,激活发展新动能。汩汩清水,不仅成为通辽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的“金钥匙”,更滋养着科尔沁草原的生态复苏,为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源涵养和生态改善提供可持续保障。

  这是一条润泽草原的“幸福线”。引绰济辽工程将有效遏制西辽河流域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还将为当地水生态修复、科尔沁沙地治理提供水资源支撑,助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站在水库堤岸远眺,粼粼波光中倒映的不仅是今日的通辽,更是一个山川秀美、产业兴旺、人民幸福的未来图景。 (徐健)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