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巴彦淖尔

上半年巴彦淖尔市完成生态治理超300万亩

  机播草籽

  今年,巴彦淖尔市聚焦“提质、兴业、利民”,全力跑出生态治理“加速度”,上半年完成生态治理超300万亩。

     巴彦淖尔市坚持以水定绿、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在沙区上下风口、沙源区、路径区分区施策,在水源条件具备的区域,开展乔灌草、造封飞立体化综合施治,带网片区域化整体推进;在水源难以保障的区域,通过工程固沙、围栏封育等措施,促进植被自然恢复,确保治一片、成一片。

  在科技治沙方面,巴彦淖尔市选用抗逆性、耐盐碱、生命力强的树种草种,推广生态包、种子绳、保水剂、专用肥等节水抗旱新技术,依托三北工程研究院、中国林学会巴彦淖尔服务站等科研机构开展节水抗旱造林、盐碱地植被构建等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提升工程的科技含量。

  在生态修复的同时,巴彦淖尔市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加快推广林草、林药、林禽等“林草+”模式,大力发展酸枣、肉苁蓉等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建设经济林1.62万亩,完成年初任务的80.9%。依托自治区7个产业化项目打造水肥一体化梨树示范基地,种植酸枣等林下中药材6000亩,建设保鲜库和加工车间1500平方米,引进果酒、酸枣仁生产线各1条。

  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持续加大以工代赈力度,采取更多保障措施,带动更多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规范以工代赈程序,各旗县区在编制项目可研报告、作业设计等前期工作中明确以工代赈具体建设内容、用工环节、可提供就业岗位等内容,在招标文件及合同文件中明确以工代赈比例要求。目前,全市已组建务工服务队47支,涉及农牧民2446人,承揽“三北”项目栽植等工程任务;1.7万名农牧民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参与工程建设,人均月收入达6000多元。( 斯日古冷 马爱梅)

编辑:韩玉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