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琦在餐饮店打工 实习记者 翟辉 摄

●李锦鹏在家干农活 实习记者 张玥 摄
随着高考落幕,漫长而自由的暑假成为准大学生蜕变的舞台。记者走访发现,旅行放松、兼职打工、学习新知识、承担家务、考取驾照等成为这个假期的热门选择,不同选择背后,折射出当代青年对成长的多元追求。
用脚步丈量山河,在旅途中触摸成长
高考结束后,钮一凡便和好友将河南列入旅行清单。出发前,她们化身“攻略达人”,在地图上标记出龙门石窟、少林寺、清明上河园等历史文化地标,精心规划每日行程。
踏入龙门石窟时,钮一凡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亲眼看到那些佛像,才真切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技艺有多么了不起。”旅行不仅让她们欣赏到美景,更让她们体会到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以前觉得历史课本上的文字很抽象,现在才明白,文化就藏在街巷烟火里。”钮一凡说,这次旅行点燃了她们探索世界的热情,“大学期间我还要打卡更多城市,让人生阅历像地理课本一样丰富。”
从校园走向社会,在兼职中锤炼能力
与钮一凡的“诗和远方”不同,18岁的陈珂在台球厅开启了别样的成长。擦拭台球桌、摆放台球、解答顾客咨询……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让曾经腼腆的陈珂逐渐蜕变。“第一次面对顾客时特别紧张,手心冒汗,连‘欢迎光临’都说得磕磕巴巴。”陈珂笑着回忆,“每天工作8小时虽然有点累,但靠自己劳动赚钱,成就感很强。”
在饭店打工的贾琦也收获颇丰。清洁、点菜、上菜……每天11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她对“劳动不易”有了深刻体会。“每天要站很长时间,但这段经历教会我如何与人沟通,也让我更懂父母赚钱的辛苦。”贾琦说。这份工作不仅让她有了收入,更锻炼了独立能力,为大学生活和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餐饮业老板对这些年轻“职场新人”评价不错。饭店老板高女士说:“这些孩子虽然缺乏经验,但态度认真,简单培训后就能很快上手,为餐厅增添了不少活力。”除餐饮行业外,超市促销员、电商客服等岗位也受准大学生青睐。他们通过兼职提前接触社会,为未来职业发展积累经验。
回归乡村担起责任,用行动诠释成长
高考结束后,当许多同龄人选择外出旅游或打工时,集宁师范学院附属实验中学毕业生李锦鹏,决定回到凉城县麦胡图镇下城路村的家中,帮父母分担农活。
李锦鹏来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靠30亩农田的劳作支撑全家。看着父母白发渐多、农活却没减轻,他深知父母的辛苦。这个假期,他没有计划旅游或打工,而是主动承担起照顾家中牲畜的任务。“人生的路还长,以后有很多时间去看世界、体验生活,现在最该做的是陪父母,让他们在农忙季能轻松一点。”李锦鹏说。
每天清晨六点,李锦鹏就开始忙碌。他先到牛圈给8头牛投喂干草,再准备干净的饮用水;安顿好牛群后,又去照料4只羊。傍晚清理牛圈时,刺鼻的气味虽让人不适,他却从不抱怨,一铲一铲将牛粪运到粪坑发酵——这些牛粪来年春种时会成为滋养土地的有机肥。
“以前只是看着父母干活,自己亲身体验后,才真正懂得了其中的不易,每个环节都要花时间和精力,稍不注意就可能影响牲畜成长。”李锦鹏说,看到父母因自己的帮助而轻松些,他心里满是成就感。
学考驾照添技能,为未来出行做准备
在运输驾校科目二训练场内,教练们穿梭其间,耐心指导高三毕业生操作车辆,教授侧方停车、倒车入库、半坡起步等考试项目。学员们则认真听着指挥,从调整座椅、区分离合器与油门刹车、认识基础挡位学起,驱动车辆按规定线路缓慢行驶。
“考驾照对我来说是个新开始,坐在主驾驶座上特别激动。”毕业生罗昊说,“希望拿到驾照后能开车出去玩,也算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记者从乌兰察布运输驾校了解到,高考结束后,报名人数明显增加,学员以准大学生为主。为方便他们学车,驾校从报名体检、预约考试到优先练车等方面开设“绿色通道”,确保大家能在大学开学前拿到驾驶证。
高考后的暑假,既是高中生活的句号,也是人生新阶段的起点。无论是在旅途中拓宽视野,在兼职中锤炼本领,在乡村承担责任,还是学考驾照掌握新技能,准大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和未来人生蓄势。他们用行动证明:青春最美的模样,就是不断突破自我、勇敢奔赴热爱。
(记者 李梦娜 徐楠 实习记者 翟辉 张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