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细雨绵绵,呼和浩特市美术馆青城公园展厅内却热闹非凡。冒雨前来观看“中国·内蒙古记忆”纪实图片展的群众络绎不绝,观展热情高涨。上午,展厅内汇聚了来自各方的观众:有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有远道而来的山东济南游客,还有国际友人。同时,内蒙古工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党总支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也走进了展览现场,八方来客让这场展览在细雨连绵的夏天持续升温。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北疆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黄金,长期从事北疆文化和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工作。在展厅中,他看到一幅名为《研究契丹文字的学者》的纪实图片时,激动不已。照片中的人物是内蒙古大学语言文字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清格尔泰教授。黄金说:“我第一眼看到清格尔泰教授的照片,就感受到了他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我在内蒙古大学学习时,也曾有幸见过他。他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一生致力于契丹文字研究事业。今天看到这张老照片,我仿佛又回到了过去,清格尔泰教授的形象更加和蔼可亲。我衷心希望他的事业能够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这个展览办得非常好,让我回忆起内蒙古的往昔岁月,以及各族群众共同奔向美好生活的珍贵历程。看了展览之后,我深受教育。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从艰苦的岁月迈向共同富裕新生活的生动写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常文清表示。

来自山东济南的游客驻足观展。
山东济南的游客李先生接受记者音频采访。
从山东济南来呼和浩特旅游的李先生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在国内看到使用AI技术让照片“复活”的展览,内蒙古日报社在这方面堪称首创。李先生高度赞誉了内蒙古日报社的开拓、创新精神。“在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困难,但内蒙古日报社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发掘历史图片,让这些珍贵的历史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祝福《内蒙古日报》越办越好,内蒙古越来越好,呼和浩特也越来越好。”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云夏阳
视频剪辑:云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