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中国妇女报》第3版刊发题为《内蒙古构建“政府主导、妇联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工作机制 万余名“北疆爱心妈妈”呵护蓓蕾绽笑颜》的文章,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妇联把关心关爱留守困境儿童作为重要任务,以全国妇联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方案为指导,深化“北疆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服务行动,团结引领14220名“北疆爱心妈妈”定向结对帮扶留守困境儿童14601名。
报道全文如下:

2025年7月9日《中国妇女报》第3版
“妈妈,我现在已经从学徒成长为技术小工了,可以赚工资养活自己贴补家用啦!”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留守儿童庆庆(化名)说。
“好孩子,妈妈听到这个好消息太高兴了。周末有时间就回家吃饭,妈妈给你包饺子。”
“好的,妈妈,周末下班我就回家。”
这是近日锡林郭勒盟爱心妈妈乌云其木格和庆庆的一段通话。3年时间,爱心妈妈乌云其木格不仅关心庆庆的生活学习,更结合他的爱好,让孩子学习汽车修理,引导孩子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健康成长的道路。
妇联引领、爱心汇聚。3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妇联把关心关爱留守困境儿童作为重要任务,以全国妇联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方案为指导,深化“北疆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服务行动,团结引领14220名“北疆爱心妈妈”定向结对帮扶留守困境儿童14601名。
爱洒北疆,让孩子感受母爱温暖
“孩子呼唤一声‘妈妈’,我就感觉要给予孩子更多深情。”这是包头市青山区妇联爱心妈妈包(吴)结子对留守困境儿童爱的承诺。多年来,她用无私母爱温暖留守困境儿童约300名。
为了让每一个留守困境儿童都享受到阳光般的母爱,2022年以来,自治区妇联精心打造“北疆爱心妈妈”服务品牌,细化关爱项目、完善帮扶机制、扩大帮扶范围、提高帮扶精准度、拓展活动阵地……让关爱行动帮扶人员有匹配、物资资金有保障、关爱服务有举措,促进关爱行动常态化、长效化。
呼和浩特市打造“敕勒川爱心妈妈”、包头市推出“鹿城暖童”、通辽市亮出“党员额吉”、赤峰市展现“赤诚爱心妈妈”、锡林郭勒盟拥有“爱心阿尼娅”、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周末妈妈”爱心不间断输出……
赋能培训,让妈妈的爱更有力量
“今天,我们就以‘探索自我关怀力量’为主题,组织一个游戏,帮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疏导不良情绪。”近日,锡林郭勒盟妇联组织爱心妈妈赋能培训,邀请家庭教育指导智库成员乌达巴拉其其格老师现场为爱心妈妈和困境儿童授课。
爱心妈妈赋能培训聚焦“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怎样识别儿童心理需求?”等议题,不仅提升爱心妈妈的专业素养和关爱能力,更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协同发力,共筑关爱桥梁的生动实践。
爱心妈妈赋能培训通过规范化、精准化的结对关爱机制,让困境儿童在生活帮扶、学业辅导、安全守护、思想引领等方面获得了全方位的支持。“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有2102名爱心妈妈和962名留守困境儿童受益于此项培训。”锡林郭勒盟妇联主席武慧广说。
参与培训的爱心妈妈反馈,这些课程让她们掌握了科学沟通方法,改善了与孩子的交流效果,让关爱行动更具专业性与实效性。
社会关爱,为困境儿童提供坚实保障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守护蓓蕾绽放幸福笑颜需要全社会合力。
全国妇联协调资源,内蒙古构建起“政府主导、妇联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发挥“联”字优势,牵头与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民政厅等九部门共同召开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行动部署会,先后出台《深化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及落实举措、《关于推进爱心妈妈关爱服务工作精准化规范化机制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为让爱的守护有制度、有阵地,自治区妇联还成立了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基金,3年来,筹募帮扶款物1900余万元,建立和发布“北疆爱心妈妈”驿站234个,为孩子提供生活照料、困难帮扶、心理疏导、亲情陪护、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等服务。
在多方协作下,关爱行动取得成效,困境儿童的生活保障与精神关怀得到显著改善。“但是,目前爱心妈妈队伍稳定性不足、专业力量薄弱、爱心妈妈赋能不足等问题依旧存在。未来,各级妇联将持续深化行动,凝聚更多力量,为北疆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自治区妇联负责人介绍。
制作:杨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