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二道沙河波光潋滟,蓝天白云在水面铺展成流动的画卷。垂钓者静坐河畔,观景步道游人如织,白鹭掠过摇曳的芦苇丛——这幅生机盎然的生态图景,令人难以想象这是曾被市民称为“臭水河”的地方。
作为黄河一级支流和包头市区唯一的入黄排污口,二道沙河的治理曾是城市发展的“必答题”。
据包头市生态环境局水资源水环境科工作人员李陶珂介绍,2023年包头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吹响治理号角。他指着监测数据介绍:“我们开展水污染‘减量提质’攻坚行动,2024年尾闾工程日均排水量较2020年减少6万余吨。”钢铁、电力企业实施废水深度治理,四大污水处理厂完成技改扩容,处理能力从16.6万立方米跃升至30万立方米,污染物排放浓度大幅降低。2024年入黄口氨氮等指标较2020年最高下降87.1%,浊流终化清波。
7月8日,走在二道沙河岸西侧,占地728亩的人工湿地如同翡翠项链。这里构建起“一带三区多节点”生态体系:生态休闲绿带串联滨河湿地展示区、休闲区、科普区,观澜台等九大景观节点点缀其间。曾经掩鼻而过的河道,如今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城市会客厅”。
74岁的李春胜在垂钓园抛下鱼钩。“每周都要来钓鱼,看着臭水沟变碧波,我的心别提多敞亮了!”他的钓竿丈量着水质蜕变,更钓起百姓的获得感。向西2公里,不久前作为主会场举办过2025内蒙古文旅发展主题活动的“天下黄河第一村”,向来自各地的嘉宾展现了这条重生之河如何将城市“伤疤”淬炼成生态“项链”。
北疆长风掠过清澈河面,二道沙河的涟漪正荡漾出美丽包头的新篇章——那里有铁腕治污的担当,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更系着母亲河畔万家灯火的幸福光晕。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康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