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乌珠穆沁旗浑善达克沙地乌珠穆沁治理区人工种草项目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治沙工人背着草种袋,穿梭在沙地上,均匀地播撒草种,无人机则在天空中往来飞行,为新生草种播撒“营养”。
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西乌珠穆沁旗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推进人工种草项目,改善沙地生态环境,提升土地植被覆盖率,有效遏制土地沙化。项目覆盖全旗多个区域,治理面积达2.8万亩,采用小叶锦鸡儿、蒙古冰草、披碱草、沙打旺、羊草等灌木和多年生牧草混播的方式,确保种草成效。这些草种耐旱性强、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固沙保土,且部分草种具备固氮能力,有效改善沙地贫瘠的土壤条件。“我们采用混播方式,让不同草种优势互补,形成立体的生态防护结构,这样既能提升植被的成活率,又能增强固沙效果。”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据悉,2025年西乌珠穆沁旗封沙育草实施面积将达5万亩。针对中度退化沙化土地,将采用“围封+施肥”和“围封+自然恢复”的封沙育草治理措施,施肥肥料选用粉末状有机肥料,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控制重金属、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确保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保护草原土壤健康。
项目建成后,浑善达克沙地乌珠穆沁治理区将披上绿装,防风固沙能力显著增强,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同时,优质牧草资源的增加,将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带动牧民增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苏德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