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道绵延不断的绿色长城——
在乌海,“三北”防护林如同一道绿色屏障,抵御黄沙,守护城市生态。
从建市初期的大规模植树造林,到驰而不息的生态修复治理,再到乌海市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乌海人用半个世纪的尽责坚守,以绣花功夫织密生态“锦缎”。
系统治理:防风沙 竖屏障
“看,枝头有一些虫害,像这种情况不用上药,一场雨下来就能恢复健康。”7月3日,市林业和草原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永胜轻轻拨开一株樟子松的松针说道。一旁,几名林业人在林间修剪枝叶、清理杂草,动作娴熟。
这里是甘德尔生态治理区,其前身为白独贵湾,是乌兰布和沙漠越过黄河后在甘德尔山脚下形成的流动沙地。经过近20年的治理,这里的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0%攀升为2018年的54.6%,再到如今的60.35%。数字背后,是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
“甘德尔生态治理区种植了包括新疆杨、樟子松、侧柏、刺槐等在内的30余种适宜本地生长的树种。我们从今年3月开始重点实施树木修剪、定期浇灌、灌木平茬等林业管护工作,保障林木健康生长。”刘永胜说。
治理区内,一株株挺拔的树木,用年轮记录着时间的刻度——
2005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白独贵湾沙区治理,并把此项工程纳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打响了绿化荒山的攻坚战、持久战。当时,沙区没有道路,治沙人全凭两条腿徒步调查。尽管条件艰苦,困难重重,治沙人还是紧紧抓住来年春季造林前的宝贵时间。为了削平项目区第一座沙山,6台推土机整整工作了24天;修输水主管道时,16台大型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一干就是5个月;5000亩沙障扎制工作,则是在数九寒天完成的。
自2021年起,甘德尔生态治理区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林业灌溉系统智能化、自动化建设和改造工作,采取乔灌分区、分时轮灌、延时灌溉、灌草动态补水、管道优化改造、加强巡查等多项节水措施,亩均用水量减少15%。
去年,乌海市自主培育的蒙古莸、绵刺、沙冬青等耐旱、耐贫瘠植物被种植在甘德尔生态治理区,成为乌海市防风固沙的“新生力量”。同时,乌海市对甘德尔山东西两侧灌木林进行平茬,平茬后的花棒、柠条、梭梭、沙拐枣等植物焕发新生,茁壮生长。
目前,甘德尔生态治理区共有林草面积2.66万亩,其中,乔木林地0.86万亩、灌木林地0.77万亩、其他林地0.15万亩、其他草地0.88万亩。如今的甘德尔生态治理区,满目青翠、绿树成荫,行走于山间,仿佛置身天然氧吧。
“甘德尔生态治理区大部分为防护林地,对调节森林资源生态功能起主要支撑作用。在树种选择上,以耐旱、根系发达的樟子松、云杉、柠条、梭梭、沙木蓼等乔灌木为主,使之形成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市林业和草原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柴宗文说。
生态突围:锁黄龙 织绿网
乌海市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汇处。曾经,风沙危害不仅制约生产生活,更制约经济发展。
怎样防沙治沙?怎样巩固治沙成果?防沙治沙没有固定答案,乌海的沙,被赋予人与自然平衡的艺术——在乌海湖景区,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体味沙海相连的美景;金沙湾沙漠公园穿上“格子衫”,桀骜不驯的流沙被草方格紧紧“锁住”;沙漠荒地上整齐排列着太阳能光伏板,光伏板下方植物深深扎根,抽枝吐绿。
近年来,乌海市依托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先后开展甘德尔生态治理区、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西岸防护林、京藏高速公路、海勃湾至海南城际快速公路、机场路、海勃湾东山、乌达西山、海南环城绿化以及厂矿园区、城镇周边、农区绿化等一批地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为彻底改变地区生态条件先天脆弱劣势,实施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矿区环境整治、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恢复、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健全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荒漠化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
从黄沙漫天到绿意奔涌,乌海人一代接一代、一年复一年在沙海鏖战,曾困扰几代人的黄沙土,被一道道绿潮兴涌的屏障遏制。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乌海市系统性出台《乌海市绿化成果长效巩固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林草生态建设贯彻落实“以水定绿”工作的通知》《乌海市2025年推进草原禁牧工作实施方案》等,为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守护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
2024年,乌海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实施黄河“几字弯”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推动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咱乌海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说是肉眼可见,乌海湖对岸以前还是一片荒芜,现在有杨树、小云杉,还有沙枣树,每到春夏,到处都是绿色。在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时不时就能见到以前没见过的鸟类,野鸭、白鹭、红嘴鸥的数量也一年比一年多。”市民周云山说。
为增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乌海市在实施荒漠化治理、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坚持以水定绿、量水而行,有效避免植被生长、修复过程中成本高、用水量大、需要持续养护等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将持续增绿护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全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屏障。”柴宗文说。
防沙治沙无法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
眼下,乌海林业工作者们正忙碌在一线,正如他们常说的:“治沙没有终点线,我们要给子孙留下绿色‘底片’。”(曹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