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警在雨中指挥交通。

在呼得木林大街与科学路交叉口,工作人员设立三脚架。记者 梁晶晶 摄

市政事业发展中心全员上路。记者 赵永峰 摄
7月1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席卷包头市,给市民的生活和城市的正常运转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恶劣天气,公安、交管、水务、市政、气象等多个部门迅速响应,协同作战,全力以赴投入到防汛抢险和保障市民安全的工作中。
气象部门 筑牢气象预警防线
包头市气象局严格按照《包头市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做好各项应急工作,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切实加强领导带班和应急值守工作,及时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报送工作。
市政事业发展中心 全员上路防洪防汛
市政事业发展中心迅速启动防洪防汛预案,全员坚守桥梁、道路等节点,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底线。
中心成立了调度指挥中心和十个工作队(组),配备防汛车辆15辆,PS50B大流量排水抢险车一台,动力站3台,50型装载机5台,30型装载机3台、220型挖机5台、60型挖机3台、高空车3台,50千瓦发电机6台,4寸水泵6台,3寸水泵6台,高空车3台,货运自卸车8台,围挡500块,防洪编织袋3000个,混砂1500方,机制砂100方,警示标识牌20块,警示三脚架120个,锥桶300个、警戒带40盘、爆闪灯50个,目前,这些设备、物资已经在各处起到作用。
据悉,中心防汛应急值守人员于降雨前抵达预定的9个重点值守路段和3个防汛值班室开展工作。部分积水路段打开收水雨箅子,同时启动抽水泵等设备,尽快排水。
截止到21时,市政中心出动应急人员200余人次。大家严格按照《市政中心市政设施防汛应急预案》要求,安全有序地开展工作。面对被困车辆和人员,市政人员积极涉水实施救援。
公安交管部门 警徽闪耀守护群众平安
全市各级公安交管部门闻“汛”而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将警力投向街面一线,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援、疏堵保畅、隐患排查和服务群众工作中,用行动筑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防线。
强降雨叠加晚高峰时段,交通压力骤增。昆都仑区市民大厅周边,多辆车辆因积水被困,造成路段拥堵。昆都仑区公安分局反恐怖和特巡警大队迅速组织警力赶赴现场展开救援。民警化身“流动救援队”,在积水中穿行,指挥引导车辆、推移故障车、救助受困人员,全力疏通拥堵节点,保障主干道通行能力。
暴雨如注,市区多条主干道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针对因暴雨引发的交通拥堵,交管部门利用交通广播、微博、视频号、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向市民发布路况信息和绕行提示,引导市民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同时,增派警力在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周边加强交通疏导,确保行人安全和车辆有序通行。
水务集团各单位 闻汛而动筑防线 凝心聚力保民生
强降雨是对城市韧性的严峻考验,更是对民生守护者责任担当的深刻检视。市水务集团所属再生水公司以汛情为令、以民生为要,第一时间启动防汛预案,将保障城市排水畅通与市民出行安全置于首位。
强降雨来袭后,排管所作为城区防汛排涝前沿力量,值守人员携带防汛三脚架等装备迅速抵达责任点位,对易积水重点路段展开动态监测。针对移位井盖等安全隐患,紧急设置防汛三脚架,为过往车辆筑起安全防线,同时现场引导行人、车辆安全绕行。
各水质净化厂同步进入应急状态,万水泉厂立即对厂区内关键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北郊厂启动应急排水保障污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行,东郊厂组织人员对细格栅进行清理,确保正常进水,东厂、九原厂、南郊厂密切监测进水水质和水量变化,及时调整污水处理工艺,保障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泵管所迅速激活应急响应机制,各班组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全面进入战备状态,对防汛沙袋、救生衣、警示设备等关键物资进行逐一清点核查,确保紧急状态下“调得出、用得上”。值守人员增加设备巡检频次,确保泵站机组稳定运行。
在这场与暴雨的较量中,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有效保障了城市在暴雨中的正常运转,守护了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各部门仍在持续开展后续工作,对城市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尽快恢复城市的正常秩序。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近期仍需关注天气变化,出行时注意安全,遇到突发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求助。 (赵永峰 吴爱霞 岳宇乐 梁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