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通辽

善美北疆•家风家教话传承“读”家故事访谈嘉宾——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法官妈妈”王爱林

  在科尔沁草原广袤无垠的蓝天下,家风的传承如汩汩清泉滋养心田,司法为民的信念似巍峨青山镌刻担当。来自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的王爱林,将祖辈言传身教的善良与正直,化作守护公平正义的力量,被亲切地称为"草原上的法官妈妈"。这份美誉背后,是家风传承与司法初心的交织,是一位新时代法院人对"司法为民"最生动的诠释。

  王爱林现任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期间,王爱林同志荣立个人一等功,系“全区专家型法官”“全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内蒙古法官协会理事”“中国女法官协会理事”,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双百政法英模”“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系统妇女岗位建功表现突出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近60项荣誉称号。

  所撰写《原告吉林省昌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诉被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农安支公司财产保险合同纠纷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指导案例,入选全国法院系统指导案例选;所撰写《海木仁猥亵儿童案》荣获全国法院系统2017年度优秀案例分析暨“促公正·法官梦”第四届全国青年法官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优秀奖。所撰写《论新时代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从防范化解建筑工程类企业法律风险出发》被第十八届东北法治论坛评为二等奖。

  王爱林扎根基层法院二十余年来,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诚敬业、秉公执法、甘于奉献,以化解社会矛盾为己任,全心全意为百姓排忧解难。她既有慈爱心,又有坚韧心,创新总结出“三个三”工作法,帮教罪错少年走向新生,用责任与温情彰显国家少年司法制度的温度;创建了“爱林工作室”,影响和感召了一批未成年人,工作室现已成为社会各界关爱未成年人的桥梁和纽带,推动着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创新“三个三”工作法 形成新骨架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开在春天,也有的开在别的季节。而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只会默默耕耘,静待花开……王爱林就是一位特别的园丁,她手持法槌,坚持的矗立着,只为守护那些没有如期盛开的花朵。20年间,她肩负起扶正安良的神圣职责,以巾帼不让须眉的韧劲一头扎进“爱林工作室”的创办和关爱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志愿帮扶、复苗工程等领域中,用昂扬的斗志和闪光的业绩,给生命添加了亮丽的颜色。

  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如何彰显国家少年司法的温度,是时代赋予少审法官的大命题。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她坚持寓教于审,惩教结合,创新总结出庭前、庭中、庭后“三个三”工作法。庭前即抓好阅卷工作,查清导致犯罪的具体原因,争取做到“教之有据”;通过看守所会见、上门走访、请到法院谈话等方式,听取和了解罪错少年、家长、老师、同学等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选准“感化点”,争取做到“教之有力”;安排家长或老师与罪错少年见面,找到其心结所在。

  “三个三”工作法是她探索审判教育时总结的新机制、新骨架、新方法,从根源上改变了涉罪未成年人“一步错、步步错、破罐子破摔”的错误心理,既做到了抓末端、治已病,更做到了抓前端、治未病,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卓有成效的一整套工作体系。

  迄今为止,“三个三”工作法帮教的罪错少年中部分孩子复学并考取高等学府,从涉罪未成年人转变成为新时代建设的生力军。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走向新生的鲜活少年,更是一个个重获幸福的和谐家庭。

  在志愿帮扶领域,她带领的“爱林工作室”(少审团队)初期工作只针对罪错少年,后来在深入学校、社区、嘎查、村屯开展工作时发现,一些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特殊家庭的孩子们同样需要帮助,现已将帮扶对象覆盖到辖区全部重点未成年人群体。迄今为止,她带领爱林工作室(少审团队)开展心理咨询388余次、干预帮扶2439余次、发放帮扶金15万余元。被帮扶的贫困学生小美考入985、211双一流中国海洋大学,小铭考入211双一流贵州大学,双胞胎哥俩分别考入211双一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勇敢的“断臂少年”小天考入内蒙古医科大学,其他被帮扶少年也纷纷考入高等院校,开启崭新的生活。其中,她们帮扶的小婷于去年考入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七中学担任老师,爱的奉献,薪火相传。

  在一些偏远的农村牧区,村民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她带领“爱林工作室”(少审团队)精选普法内容,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问题,如婚姻家庭、赡养继承、民间借贷、邻里矛盾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法典规定及相应诉讼流程、须知;揭开诈骗犯罪特别是电信、养老诈骗的面纱,识破常见诈骗“套路”,全方位开展进学校、社区、街道、村屯、机关、企业、军营、寺庙,开展“八进普法”;用活网上学习资源,将专业化的“法言法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网言网语”,群众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同时开设直播,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她积极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回应人民关心关切问题,在创建回应型、服务型、主动型司法上,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

  党员额吉道德引领汇聚正能量

  在庭上,她是执法如山的法官;在庭下,她是科尔沁草原孩子的党员“额吉”(蒙语,译为“妈妈”)。“爱林工作室”(少审团队)带头人王爱林2004年考录到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工作。2014年,她主动申请从事少年审判工作。

  至今二十年的法官生涯里,她经历过生死之痛,体验过涅槃之苦,见识过人世冷暖,更见证过法的威严与爱的深刻。她在面对未成年人审判时,内心奔涌着更为深沉的情感,交融着一个母亲、一位法官无以言说的爱和责任。仿佛涅槃重生,“法官妈妈”,成了她新的称号,挽救失足少年,成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在工作和生活中,她是专业干练的法官,是温暖坚韧的党员额吉,更是青年法官们心中的榜样和前行的引路人......2022年冬,作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24年,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先进模范代表,她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开幕式中担任会旗执旗手;相继受邀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音乐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等国家级奖项。

  她创建“爱林工作室”(少审团队),打造“法护未来”和“德治教化”时代品牌,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用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凝聚更多人加入保护未成年“特殊希望工程”。系当地的内蒙古自治区学生欺凌防治合作单位、青少年维权服务中心、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未成年人心理辅导阵地、妇女儿童法治服务基地、家庭教育指导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妇联执委工作室,她所在的少年审判法庭获得“全国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优秀少年法庭”光荣称号。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首届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现已成为通辽法治文化新地标、是内蒙古社会各界人士关爱未成年人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内蒙古自治区政法系统一张亮眼名片,呵护孩子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力重千钧。这声声嘱托,既呼应着她从家风传承中汲取的为民底色——祖辈言传身教的善良与担当,早已融入血脉;也时刻鞭策她,把群众“关键小事”当作“心头大事”。法律是抽象的,实践却因饱含温度而鲜活。多年来,她以家风滋养出的善美初心为锚,树立保护性、能动性司法意识,端端站在百姓中间守护公平。在“善美北疆”的沃土上,她深耕久久为功的担当,提升“肯担当”境界、增长“能担当”才干、修炼“善担当”智慧,向着“北疆枫桥”的司法目标进发,在祖国北疆以司法温度守护迷途少年向阳而生,在法治守护中绽放更璀璨的光,续写家风传承与司法为民交融的善美新篇。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