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桌椅,一面条幅,内蒙古乌海市的 “流动办公桌” 走进居民小区、深入企业车间,将 “等群众上门” 变为 “上群众家门”。这一朴素而高效的服务创新,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是新时代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注脚。

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年,干部们炕头问计、田间听声,密切联系群众,铸就了鱼水深情。如今,乌海市将这一传统创新发展:乌达区颐景佳苑社区通过“流动办公桌”发现维邦佳园小区252户高层居民存在用水难问题,经过 “流动办公桌”11次专题协调,3个月内便通过加装二次加压泵彻底解决;企业项目审批流程从 2个月压缩至20天,靠的是 “流动办公桌” 搬到施工现场的精准对接。这种 “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的实践,正是对 “为民服务” 宗旨最鲜活的诠释。
基层治理的难点,在于打通“最后一公里”。“流动办公桌”的可贵,是它以问题为导向,哪里有需求就扎根哪里。居民担心加压泵噪音,就请来专家现场答疑;企业遇到技术瓶颈,便组织多部门联合攻关。从 “流动宣传桌” 到 “流动调解桌”,功能在拓展,不变的是直面问题的担当。这种 “零距离”服务,打破了机关与基层的隔阂,让政策落地更精准,民意表达更畅通。
“流动办公桌”的本质,是治理理念的革新——从“管理”到“服务” 的转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跨越。当干部走出办公室,把办公桌搬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收获的不仅是问题的解决,更是民心的凝聚。
小小的“流动办公桌”,承载着大大的民生期待。它让我们看到:基层治理的创新,不必追求惊天动地的举措,关键是把群众放在心上、把服务抓在手上。唯有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在新时代的基层治理中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