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驰的列车上,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悄然上演。近日,在一趟由包头开往大连方向的列车上,一名旅客突发急病,情况危急。在列车广播寻医未果的紧要关头,列车长果断联系了自己身为护士的妻子,通过电话远程指导现场急救,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最终在车站医护人员的接力下成功脱险。
广播寻医无果,旅客命悬一线
据列车长马柱回忆,事发时列车正高速运行,车厢内一名中年女性旅客突然面色苍白、呼吸急促,随即痛苦地捂住胸口倒地。乘务员发现后立即通知马柱,并迅速取来急救药箱。马柱第一时间呼叫了车上配备的红十字救护员赶到现场进行初步处置。同时,他通过列车广播系统,反复紧急呼叫:“各位旅客请注意!3号车厢有旅客突发急病,急需医护人员帮助!如有医生或护士,请速到3车厢!”
然而,广播播出后,并未有医护人员现身。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患者状况未见好转,甚至出现意识模糊迹象,现场气氛瞬间凝重。红十字救护员虽尽力而为,但面对复杂急症,专业医疗指导的缺失让救援陷入困境。
情急之下,列车长拨通“生命热线”
眼看患者情况危急,而下一站尚有距离,马柱心急如焚,一个念头闪过:他的妻子冯丽英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经验丰富的心内科护士。情况紧急,容不得犹豫,马柱立刻拨通了妻子的电话,语速急促地描述了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现场情况。

列车长马柱(前)在用电话向在内蒙古医院工作的妻子求助。
“远程军师”精准指导,架起空中生命桥梁
“保持冷静,让病人平躺,头偏向一侧,保证气道通畅!解开领口束缚,密切观察呼吸和脉搏!”电话那头,冯丽英的声音沉着而专业,瞬间进入“远程指挥官”模式。在仔细询问了更多细节后,她迅速判断患者可能出现了严重的心脏不适或急性脑血管问题,情况极其危险。
“不要随意搬动病人!注意保暖!找找有没有药?”马柱紧贴话筒,将妻子的每一句指令清晰、准确地转达给现场的红十字救护员和乘务人员,果然在病人衣袋里,找到一小瓶硝酸甘油,立即舌下含服一片!药片被小心送入病人口中。他自己也蹲在患者身边,一边安抚患者,一边协助执行操作。
冯丽英在电话中事无巨细地进行着专业指导:如何摆放体位、如何观察生命体征、如何避免二次伤害、在救护车到来前须注意的关键支持措施……通过电波跨越空间限制,她将专业的急救知识精准投送到列车这个移动的“战场”。马柱则成了最关键的“信息枢纽”和“执行监督者”。
前方车站紧急联动,生命接力终成功
在马柱与妻子紧张通话指导的同时,列车工作人员早已通过铁路调度系统,与前方即将停靠的大连站取得紧急联系。车站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协调120急救中心,确保救护车和医护人员提前在站台待命,并开通了最便捷的绿色通道。
列车终于缓缓驶入车站。车门开启的瞬间,早已等候在站台的医护人员携带担架和设备迅速冲入车厢。马柱和红十字救护员第一时间将患者情况、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快速、清晰地交接给急救医生。
平凡英雄,诠释责任与担当
在众人的合力帮助下,患者被迅速转运至当地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据悉,因现场处置得当,尤其是关键的前期急救措施为后续专业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目前患者病情已趋于稳定。
“当时真的没想那么多,就想着怎么能最快帮到旅客。”事后,列车长马柱朴实地说道,“我爱人是护士,这是我当时能想到的最快获得专业帮助的办法。”而他的妻子冯丽英则表示:“救人是医护人员的天职,无论在哪里,能通过这种方式帮上忙,我很欣慰,也感谢现场所有参与救援的人。”
这场发生在飞驰列车上的生命接力,不仅展现了铁路职工在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对旅客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也闪耀着普通人身上平凡而伟大的光辉——列车长的当机立断与责任感,医生妻子的专业素养与仁心,红十字救护员和乘务人员的坚守,以及前方车站和急救人员的无缝衔接,共同筑就了一条守护生命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