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月报数据。通报显示,今年5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1843起,批评教育和处理28189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9004人。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曝光的一些党员干部调查研究虚风,值得警惕。实际工作中,为何总有调查研究走马观花?问题出在作风不正和不得其法上。
“蹲点”调研、指导和帮扶基层,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也是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有效途径。能否真蹲实驻、真调实研,既考验群众观念强不强,也检验工作方法对不对。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也是群众诉求和矛盾问题最突出的地方。基层蹲点作为开展调研的一种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依然实用、管用。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就强调改进调查研究。蹲在基层、心入基层,才能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这样指导工作、制定政策、做出决策,才能更有依据、更为可靠。
必须看到的是,当前基层蹲点仍存在一些走过场的现象,有的干部人到心未至、身蹲神难聚,像葫芦掉井,从上面看是下去了,从下面看还浮在面上;也有的倾向于走“指定路线”、看“示范盆景”,不愿钻“矛盾窝”、贴“灶台边”;还有的把蹲点当任务、到期就收兵,对蹲点发现的问题缺乏跟踪意识,人走事了导致问题“边整边犯”……凡此种种,都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表现,让基层蹲点变味走样。
蹲点就要“蹲”得深。耳闻千次,不如蹲下去一次。群众有哪些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发展有哪些难点堵点痛点,答案不在文件里,只有深入基层、卷起裤腿、坐在炕头,才能找到答案。蹲得深不深,关键在于态度真不真,自己不“真心”,群众就不可能有“真意”。党员干部须摒弃“任务心态”,放下“官架子”,甘当“小学生”,以基层为镜、拜群众为师,在多走一步路、多问一句话、多进一重门中,虚怀若谷听、端正态度问、真心实意访,努力发现真问题、倾听真声音,切实从鲜活的实践中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让服务对象切身感到“这就是我们想要的”。
蹲点还要“点”得准。基层蹲点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破解难题的过程,容不得装模作样,耍不得虚招假式。点位要选准,既看先进的,也看中间的,更看落后的,通过不同的“点”涵盖更多的“类”,带动了解更多的“面”,从而把不同类别点位的特点挖掘出来、规律总结起来,用小切口剖析大问题,以小题目写就大文章,避免调研失焦、以偏概全。对策要点准,不能调而不研、研而无果,需下一番比较、反复的功夫,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为群众解决一些问题、办成一些难事、多留一些实惠。
“蹲”是姿态,更是状态;“点”是坐标,更是考场。要用好党员干部基层联系点、直接联系群众等机制,推动党员干部经常性蹲下来、沉下去,让基层蹲点成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党群关系的“连心桥”。蹲点干部必须从严要求自己、当好示范表率,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喝的坚决不喝,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给基层添麻烦,在“零距离”服务群众、“硬碰硬”解决问题中锤炼作风、提升能力 。(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