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储能领域开展科技“突围”,助力新技术新产品频频上新,在科技支撑、企业培育、产业协同等方面精准发力,内蒙古新型储能产业方能实现进阶,留住更多好“风光”
夏季的风,轻轻吹过,带来了满满的好消息:前不久,一批独立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在内蒙古集中开工。这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在项目规模上刷新了几项世界第一,包括全球范围内整体布局、集中建设的规模最大的新型储能电站群、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体电化学储能电站、全球总装机规模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等。竞逐新型储能新赛道,内蒙古蹄疾步稳,以新动能点燃新引擎。
新型储能是什么?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机械储能等。相比传统储能,新型储能环境适应性更强,能够灵活部署于各类应用场景。它就像一个“超级充电宝”,在有太阳、有风的时候储存电力,等没太阳、没风的时候再释放出来,让新能源发电像传统能源一样稳定可靠,推动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新型储能具有多重价值,发展前景可期。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推进新型储能发展的相关政策层出叠见。2024年全国两会,发展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新型储能列为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内蒙古紧跟国家部署,加快新型储能发展,推动新型储能实现建得快、用得好。2024年,内蒙古成为全国首个新型储能装机突破千万千瓦级规模的省区。截至目前,全区新型储能累计建成装机达1086万千瓦,装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政策红利的强劲推动下,我区新型储能产业迎来快速发展黄金期。
北疆大地上,一座座风车挥动着白色的风机叶片,将风能转化成电能传送上网;一块块光伏板将聚集的太阳光转化为电能,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发展能源产业优势明显。我们要积极抢抓新型储能发展机遇,在用好存量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重大改革牵引,加快完善新型储能市场机制,持续推动新型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要知道,一时的抢跑,并不等于能持续领先,必须立足当前优势,保持强大的战略耐心和政策定力,进一步统筹推进新型储能全产业链发展。尤其要加强对短板、空白招商引资、补链强链等方面的推进力度,优先在“呼包鄂通”地区布局储能装备制造项目,开展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重力储能试点示范,着力构建多能互补、多业并进、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能源产业格局。
用好用足新型储能这个“超级充电宝”,技术创新必不可少。要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相关能源技术研究机构,培养本地专业技术人才,提升我区在能源科技创新中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推动产学研用各环节有机融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积极探索新型储能应用市场。聚焦储能领域开展科技“突围”,助力新技术新产品频频上新,在科技支撑、企业培育、产业协同等方面精准发力,内蒙古新型储能产业方能实现进阶,留住更多好“风光”。
从千里草原到茫茫戈壁,从库布其沙漠到黄河几字湾,源源不断的“绿电”在内蒙古这片辽阔土地上驰骋,留下连绵不绝的绿色足迹。当储能价值被持续挖掘,清洁能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绿潮涌动的内蒙古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路高歌。 (籍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