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通辽

扎鲁特旗:三产协同发力 乡村振兴画卷徐展

  近年来,扎鲁特旗紧扣时代节拍,锚定发展航向,以现代能源、绿电铝、精细化工等产业为强劲引擎,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关键突破口,以现代农业升级为稳固支撑,三产协同发力、齐头并进,一幅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相互交融、交相辉映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锻强引擎

  跑出产业升级加速度

  走进扎哈淖尔产业园区扎哈淖尔35万吨绿电铝项目建设现场,大型塔吊、吊机与运输车辆忙碌运转着,工人分布在各个作业区域,紧张有序地进行钢筋混凝土浇筑、拖扎钢筋、运送物料等施工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项目计划在今年12月底投产,投产后年耗电量46.5亿千瓦时,其中绿电37.21亿千瓦时,综合绿电占比约80%,年利润总额达5.2亿元。”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扎哈淖尔分公司总经理、扎哈淖尔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电解铝侧项目部主任杨正华介绍道。

  2025年,扎鲁特旗深挖绿色新能源产业潜力,以打造绿电“高地”、电价“洼地”为目标,积极探索新能源支撑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速推动“绿电替代”进程,逐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引动新工业;构筑绿色高端铝产业基地,形成上游氧化铝原料保障充分、中游电解铝产能倍增、下游铝产品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全链条优质产业集群,推动铝产业绿色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助力通辽北部打造全国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示范、打造自治区新的产业名片。

  现代农业

  “种”出乡村振兴新希望

  近年来,扎鲁特旗立足资源禀赋,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引擎,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进程,深度挖掘农业多元价值,大力推行二氧化碳气肥推广应用的富碳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构建“工业尾气——农业气肥”的绿色循环体系,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为农业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以实际行动书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崭新篇章。

  走进黄花山镇阳光社区陶国平家的设施农业大棚,嫩绿的黄瓜藤蔓正 “畅饮” 着二氧化碳气肥。陶国平戴着粗布手套,一边擦拭着棚顶的露水,一边感慨道:“现在种地靠的不只是力气,更是科技。”黄花山镇引进推广二氧化碳气肥技术后,这位在田间摸爬滚打了20年的种植能手,第一时间安装了输送系统,降低了农药使用量,让棚内的黄瓜从小苗开始就施二氧化碳气肥,实现增强光合作用效率、促使植株快速健壮生长,最终达成早熟高产的种植目标,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2025年,扎鲁特旗依托中化学 (内蒙古)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丰富的二氧化碳、余热等资源,加快对接中铁二十三局、北京宏福等企业,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在鲁北镇、黄花山镇、巴彦塔拉苏木等地的设施农业小区推广二氧化碳气肥技术,覆盖范围涵盖樱桃、西红柿、黄瓜、青椒、叶菜类等丰富多样的作物品种。通过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作物的光合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农产品品质也得到全方位改善,植株的抗病能力得以增强,作物生长周期有效缩短,上市时间大幅提前,经济效益随之大幅提升。

  目前,扎鲁特旗已开展二氧化碳气肥施用技术的试验示范,覆盖面积达1000亩。通过这一举措,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主攻单产和品质的提升,这不仅是对“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构建起绿色生态保护与农业增产增效的有机平衡,为全旗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文旅融合

  “绽放”全域旅游新魅力

  近年来,扎鲁特旗紧紧围绕“文化引领、项目带动、融合互通”的发展思路,聚焦提升文化旅游要素品质,全力打造“两心一廊三区”文旅布局,加快实现“快进慢游深体验”的文旅产业发展格局,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串点成线”,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持续做精打响山地草原、东湖2A级旅游景区、誉州北自驾车露营地4C级自驾车露营地等文旅“名片”,全力推进高A级旅游景区、C级自驾车露营地打造;做长环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旅游链,打造“春探百花、夏游草原、秋赏枫林、冬嬉冰雪”的四季旅游风光带;做细自驾游、文化游、生态草原游、夜间游、非遗游、红色文化游、研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做好“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积极提升城市接待空间,打造全域四季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当工业厂房的机械轰鸣声与夏日花海的馥郁芬芳交织,当南宝力皋吐遗址的远古文明印记碰撞智慧农业的数字化浪潮,扎鲁特旗正以三产融合为笔,在广袤大地上挥毫泼墨,以绿色新能源产业扩容经济体量、全域旅游链延伸文旅脉络、现代农业提质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韩飞)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