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通辽

长龙脉动引清流——引绰济辽工程全线试通水特别报道

  成品管材 格日勒图 摄

  建设工人在韩建河山对PCCP管配件进行砂浆衬砌处理  赖志强 摄

  施工现场吊装PCCP管张启民 摄

  调压塔

  一滴水可以流向多远?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一滴水的力量有多大?润泽沃野,福荫一方。

  公元2025年6月30日,引绰济辽工程全线试通水。

  悄然静卧于科尔沁草原之下的世纪水脉轰然苏醒,391.036公里之外的绰尔河活水穿山越河,伏地潜行,浩荡南下,源源不断注入通辽大地。自此,干渴的土地得到润泽,沉寂的河湖重焕生机,群众的期盼终成现实!

  回望征途,且不说183.59公里隧洞工程穿岩凿壁、顽强掘进,单是207.446公里的PCCP管线输水长龙,就足以书写一段战天斗地、攻坚克难的工程建设史。

  地下水长城:207.446公里输水管线托起千里“解渴”希望

  一边是绰尔河的滔滔清流,一边是西辽河下游对水资源的深切渴盼。跨越地理阻隔,连通丰枯水脉的使命,就这样落在了引绰济辽工程肩上。

  作为国务院“十三五”期间实施的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和内蒙古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项目,这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巧妙利用138.94米高差,全线设计采用封闭式自流形式进行输水。从工程图上看,输水线路北起兴安盟文得根水库,沿大兴安岭山脉穿越隧洞,向南由突泉县境内的稳流连接池进入平原区PCCP管线段,再经科尔沁右翼中旗、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开鲁县、科尔沁区,最终抵达莫力庙水库。

  207.446公里PCCP管线段是引绰济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压力管道采用PCCP管材,这也是内蒙古水利史上首次长距离应用PCCP管。

  引绰济辽工程为什么选择PCCP管?

  PCCP管材是“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简称,它是由钢管和混凝土管构成的复合管材,曾在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中得到应用。

  “选PCCP管就像挑担子,得兼顾结实和省钱。” 内蒙古引绰济辽供水有限公司输水干线二分公司总工程师站在一节PCCP管材旁,用手轻敲管壁,“你看这钢筒和混凝土的复合结构,抗渗性强得很,内置钢筒能做到滴水不漏,混凝土又能保护钢材,管材寿命超50年。”他掰着手指给记者算起成本账:“大口径PCCP造价只有钢管的三分之一,内壁光滑得像镜面,输水效率高还不污染水质。所以除了场站附近及特殊穿越段用钢管外,工程平原区全线普遍采用了PCCP管材。”

  引绰济辽输水工程PCCP管线段设计因地制宜,兴安盟段100.575公里为双管同槽铺设,管径2.8米,单节6米长,进入通辽境内后,转为单管铺设,全长106.871公里,管径3.2米,单节5米长。管材最重的可达48.03吨,最轻的也有36.47吨。

  然而,铺设这条地下“水脉巨龙”绝非易事。管线工程战线绵长、地质类型复杂多变、穿越工程规模大——面临铁路干线、大型河流、超高压线路、生态保护区等,施工手续繁杂、技术要求高、组织协调难,降水排水难题亦如影随形。

  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近40家参建单位,2300多名建设者同时奋战在管线段施工一线。这群来自天南海北的建设者,像拓荒牛一样持之以恒、开拓进取,像蒙古马一样吃苦耐劳、一往无前,像老工匠一样专业专注、精益求精,逐一攻克难题,集众智聚合力推进工程建设。

  最终,这条深埋在地下的管线,不仅成为一条输送清流活水的物理通道,同样谱写了一曲弘扬“三北精神”“蒙古马精神”的时代赞歌。

  攻坚克难: 那些锲而不舍的较量

  “你听,这水声像不像草原上的长调?悠扬、激越、辽远!”引绰济辽输水工程PCCP管线段施工八标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项目总工蹲在排气井旁,耳朵贴近输水管道凝神细听,内心抑制不住激动与自豪。

  此时,距离首节PCCP管安装已过去1700多个日夜,但开工那一天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2020年8月中旬,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首节PCCP管在履带吊的牵引下,被缓缓吊起,几番校准后,最终稳稳嵌入基坑。

  “挖槽、安装我们都是打头阵的,我们不仅要抢速度,更得把活儿干漂亮!”管线八标项目总工是通辽人,他深知家乡缺水困境,因此心中总是激荡着难以言说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然而,这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才刚刚拉开序幕。此后数年,挑战接踵而至、无处不在。

  PCCP管线段全线穿越工程多,在所有穿越工程中,穿越铁路最为繁琐。

  通霍铁路是中国铁路沈阳局西部地区重载煤运专线,主要承担从霍林河煤矿至内蒙古东部、东北各地50余家火力发电厂的煤炭运输业务,日均开行重车约60列,年运量居沈阳局首位。

  “穿越铁路专线施工难度大,经办手续也多。施工单位必须具备铁路施工二级及以上资质。”项目总工翻出泛黄的文件,“施工过程比较复杂。用大白话讲,就是要在铁路下面掏洞施工,得用框架涵顶进,施工要求不能影响铁路运行,上面火车照常跑,下面悬空作业,所以只能利用‘窗口期’施工,那心真是提到嗓子眼。”项目总工的叙述简洁,但整整49页的施工设计方案无声诉说着背后的不易。

  要说PCCP管线段施工最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当属降排水。

  引绰济辽公司输水干线二分公司综合部经理告诉记者,PCCP管线段有100多公里穿越浅埋富水区,主要集中在兴安盟境内,从管线一标到七标,施工均受地下水影响,施工高峰期日均排水量超10万立方米。

  尤其是位于科右中旗五角枫自然保护区的管线二标,是全线最难啃的“硬骨头”。这里地处科尔沁湿地边缘,地下水补给明显,施工线路与大额木特河十字交叉且地势较低,因近年当地降水量增加,地表水也向施工区聚集,地下水位埋深仅0.5—1.5米。

  站在大额木特河边,管线二标项目经理指向一片芦苇荡:“施工那几年降水量比往年大很多,有段时间这条只有3米宽的河被冲到2公里宽,非常夸张。”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项目经理依然挠头:“设计规范要求,基坑地下水位必须降到基面0.5米以下,确保干地作业。我们标段沟槽需要挖至6到8米深,最大基坑深度在10米左右,挖掘机一铲子下去就能见到水。”

  面对深槽涌水,施工经验丰富的管线二标拿出了集水明排、真空井点、管井井点等组合降水方案,在工区形成地下水漏斗区。然而,降水有术,排水却无门。

  生态保护区严禁随意排水,只能租用周边村民土地修建蓄水池暂存抽出的地下水。“蓄水池刚建好就被灌满,水漫出来淹了农田,老乡们来理论,我们只能一边赔礼道歉,一边想办法。”项目经理无奈地说。

  此外,管线二标因在保护区内,所以工作区宽度最窄,仅有58米,也是全线最缺路的标段,仅有一条窄路可以通行,严重影响施工效率。

  然而,作为全线唯一穿越村庄的标段,更大的考验出现在最后的208米。这段管线位于村庄低洼处,恰如一个天然聚水盆。挖好的基坑被汛期洪水彻底淹没,随后陷入“挖了塌、塌了挖”的恶性循环。由于之前修建蓄水池导致周边土地被淹,村民不同意以修建蓄水池的方式排水作业。

  “不能拖全线后腿!”眼看工作没办法推进,施工成本不断增加,管线二标项目生产副经理提出,利用已安装好的12公里管道,将地下水逆向排入大额木特河。反对声随即四起:水泵倒提费用惊人,泥沙入管影响后续试验……但这似乎是唯一生路。

  2023年6月1日,发电机轰鸣,排水管伸入PCCP管口。这条未来的输水动脉临时变身排水渠。他们精准利用管线高差,找到最高点27号排气井注水,接力倒水,硬是将地下水导入12公里外的河道。

  管线二标施工任务是14.89公里,线路不算长,但天时地利都不占,举步维艰,施工队都跑了好几个。

  “央企的牌子就是责任状。”项目经理憨厚地笑了笑,“别人能撤,我们不能,无论多难都得坚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呗,好在这块‘硬骨头’被我们‘啃’下来了!”

  管线二标的故事是全线攻坚克难的缩影。从首管落槽到全线贯通,这条地下长龙穿越铁路、巧渡河流、降服水患……蜿蜒前行的每一公里都铭刻着建设者锲而不舍,与天地较量、与困难周旋的智慧与坚韧。

  创新赋能: 助力工程建设提质增效

  重大工程是孕育创新的沃土,而创新则是破解难题的利刃。

  引绰济辽输水工程PCCP管线段始终将创新理念融入实践,积极调动技术力量,针对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实际问题开展技术革新与科研探索,为工程高质量推进注入了强劲动能。

  PCCP管线段需建设358座阀门井。最初方案里的传统现浇阀门井工序繁琐、人工依赖度高、防水性能薄弱、施工周期漫长,尤其在富水地层,持续的降水作业成本高昂且质量难以把控。面对这些痛点,工程经过多方论证,果断选择了优势显著的预制阀井方案。

  引绰济辽公司输水干线二分公司质量专工介绍,预制阀井所有构件在工厂集约化生产,整体性和结构受力好,外观质量优良,监督检测便利,质量可控度高。传统现浇阀井要30天才能完工,现在工厂预制的构件最快48小时就能吊装到位。水利工程中如此大口径、大规格的预制阀井应用并不多见,这一创新举措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你看管线七标安装的46座预制阀井,累计节省工期超过一年,还规避了二次降排水和二次开挖。”质量专工翻开验收记录说,“每个阀井出厂前都做闭水试验,防渗效果比现浇的好太多。”

  PCCP管“断丝爆管”是国内外普遍面临的棘手难题。为确保输水工程长期安全平稳运行,引绰济辽工程在施工设计方案及监测预警体系上均进行了创新。

  为防止断丝爆管,工程铺设了专用光缆,配套开发专业管理软件,大幅提升了全线信息化水平。“就像给管道装了神经末梢,哪里有问题,系统马上报警。” 在通辽市临时输水分中心的大屏上,PCCP管线段调水数据实时跳动。“这是我们的‘智能听诊系统’,能够实现对压力管道泄漏的连续监测和预警。”质量专工指着屏幕说,“去年排查时,就是靠这套系统发现了3处接头渗漏,要是等试通水后再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滑动鼠标,质量专工又调出一张压力曲线图,“水锤效应是导致管道损坏的主要原因。简单说,水锤效应就像‘水管里的冲击波’,是水流突然变向、停下或加速时,在管道里引发的一股猛烈冲击力。很容易造成管道爆裂或设备损坏。”

  “为了防止水锤效应,我们在管线段的高点设置了2座调压塔,低点设置了在线调流调压阀室,末端设置了高位水池,通过这套‘组合拳’,进一步提高了管线的安全性。”引绰济辽公司输水干线二分公司总工程师说道。

  久久为功: 百年大计的责任与坚守

  北方的夏夜,星垂平野。

  时间转眼到了6月末,引绰济辽输水工程沿线各标段灯火通明。24小时不间断巡线、每4小时一次汇报——这是“交卷”前最后的冲刺,只为确保全线试通水万无一失。

  其实,一块名为“责任”的巨石,自工程伊始便压在所有建设者心头。临近收获,愈发沉甸。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对党和人民的庄重承诺。引绰济辽工程致力于打造精品工程,全链条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尽善尽美。

  PCCP管线段从施工方案审批、原材料检验、施工工序验收到成品验收都做到了全过程质量管控,全过程质量追溯。业主、施工、监理三方,构建起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评估,为工程质量筑起铜墙铁壁。

  质量管控的“铁腕”,尤其体现在PCCP管验收——打压试验上。这是检验管道密封性、确保安装质量的关键。设计、监理、业主、施工四方联合验收机制贯穿全程。施工先进行三次接头打压试验:每安装一节进行一次接头打压,每三节再复检,回填后终检;之后进行两次分段打压,每推进1公里一次,约10公里规模再进行一次打压,可谓是一步一验收。

  “质量问题零容忍,材料设备问题只换不修,达不到要求立即返工整改!”

  他们深知任何微小节点的瑕疵都可能引发全局风险,试通水后故障排查修复的代价更高、难度更大。而正是这份近乎严苛的“铁腕”管控,为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

  夏日夕阳下,PCCP管线段巡线车忙碌穿梭在草原上,车窗外的风车缓缓转动。司机师傅哼起当地民歌:“河水奔涌处,牧草会发芽……”朴素的歌词,唱出来的正是他们日夜奋战所追寻的美丽愿景。

  6月30日,引绰济辽工程全线试通水成功!备受瞩目的通水时刻,没有敲锣打鼓,没有彩旗烟花,没有任何仪式,亦如这项工程——务实而润物无声。

  随着一条条调度操作指令的传递,承载着区域生态复苏和北疆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大使命的绰尔河水,汇滴成涓,一路向南。

  当第一缕晨光掠过通辽,一道道蓄势已久的清流自地下管道奔涌而至,干涸多年的莫力庙水库,漾起阔别20余载的波光。

  这无声奔涌的清流,是建设者们用使命、坚守与无言大爱铸就的无字丰碑,更是献给北疆大地最深情的礼赞。它流向干涸的土地,也流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王利平 通讯员 梁建)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