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市残联:多维联动 做好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残疾人联合会立足残疾人群体在法治领域的特殊困境,系统化推进普法工作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暖城鄂尔多斯 法援残疾人”品牌,形成“普法有温度、服务有精度、覆盖无死角”的残疾人法治保障新格局。

  普法宣传形式创新,精准覆盖特殊群体。聚焦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劳动就业等残疾人高频法律需求,突破传统普法模式局限,构建“多维立体+精准滴灌”的普法体系。打造“手语普法 与爱同行”特色项目,组建由专职律师、手语翻译、残疾人工作者构成的服务团队,通过“法条解读+案例演绎+手语同步”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巡回宣讲。开展“光影普法”活动,在达拉特旗、鄂托克前旗等6个旗区设置放映专场,配备字幕同步和手语解说服务,帮助残疾人增强“遇事找法”的主动意识。创新开展“互动式普法”,在人流密集的广场、商场设置宣传站点,采用抽题卡面对面闯关、设置法律咨询台等形式,吸引市民参与普法宣传活动,并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

  法律援助网络完善,服务触达更加高效。构建“全域覆盖、快速响应”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建成标准化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配备专职律师1至2名、手语翻译志愿者3至5名,实现“30分钟法律援助圈”全覆盖,打通残疾人维权“最后一公里”。推行“1+1+N”应急响应模式,接到残疾人法律求助后,1名专职律师提前介入提供咨询,1个调解团队提供专项支持,N个职能部门协同联动。

  健全协同机制,培育基层普法力量。创新“双培双带”机制,培育扎根基层的残疾人普法骨干队伍。采用“集中培训+实操”模式,举办全市残联系统法治工作能力提升班,完善“法律明白人+残疾人专职委员”双培机制,组织开展“政策法规精讲+维权案例剖析”的标准化培训。

  社会法治意识提升,品牌效应持续放大。发放《残疾人法治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残疾人群体对普法内容、形式的意见建议,形成“需求收集—服务调整—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积极开展网络法治知识专题有奖竞答活动,普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相关法律知识,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法治氛围。(乌日乐)

  

编辑:韩玉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