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反映的诉求多久有回应?在赤峰市巴林左旗,答案是“5分钟响应,最快半天解决”。
“真是感谢综治中心,帮我在很短的时间内讨回了1.4万元赔偿。”7月12日,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镇丰水山村村民吕桂萍说起这事,至今难掩激动。吕桂萍家2.6亩林地120多棵杨树不幸被邻居烧毁,多次协商无果。她抱着试试的心态拨通旗综治中心电话后,中心立即“派单”至十三敖包镇综治中心。办事员迅速介入调解,与涉事村民取得联系,最终让对方赔付吕桂萍1.4万元,快速解决了这场财产损失纠纷。这样的高效,源于巴林左旗织密的“诉求响应网”。近年来,巴林左旗打造“巴林左旗综治便民服务”微信平台,并整合旗综治服务中心热线、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随时受理群众各方面诉求。“以前办事跑断腿,现在群众可选‘网上说’‘电话说’‘大厅说’等方式表达诉求,旗、镇二级综治中心实时接单、快速办理。”巴林左旗委政法委副书记王世超说。
高效的背后,是一套管用的机制。巴林左旗创新实施“三级联动 五级调处”综合治理体系,明确旗、镇、村三级权责,实现问题“发现早、分流准、解决快”。
嘎查村(社区)一线收集信息、办理日常事务、调解初级矛盾;苏木乡镇(街道)推行“一中心四个工作组”模式,对诉求精准分类、派发,闭环管理;旗级采用“一中心、九协调组”模式,综治中心统筹协调司法、信访、法院等九个专业力量,化解各领域矛盾。
同时,巴林左旗设置嘎查村社区源头化解,乡镇综治中心合力化解,镇级主要领导牵头调处,旗级综治中心专项化解,旗委、旗政府兜底解决的“五级调处”机制,让旗、镇、村三级任务更加清晰、责任更加明确,实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
碧流台镇南杨营子村村民李子良对此深有体会。春耕时节,他与邻居因土地边界问题争执不下,双方各执一词,矛盾愈演愈烈。该镇综治中心主任潘宏伟接到反映后,立即带领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带着土地台账赶到现场。他们踏入田地,对照历史记录,实地测量,不到半天时间,清晰划定了边界,成功避免了一场潜在冲突。
这套机制不仅解决“小事”,也能啃“硬骨头”。碧流台镇笤帚苗产品经纪人刘志勇与南方经销商交易一批笤帚苗,对方拖欠7万余元货款,追讨无果。刘志勇求助旗综治中心后,法院调解员利用巴林左旗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平台,通过线上视频的形式与对方企业进行沟通协调,成功追回全部欠款。“我以为钱打水漂了,没想到几天就要回来了。”刘志勇激动地向综治中心送来锦旗致谢。
2024年,巴林左旗累计排查处办群众诉求投诉建议4072件,解决4005件,解决率达98.35%,满意率达100%。
如今在巴林左旗,185名嘎查村社区书记带领8375名治理工作人员活跃在一线,成为服务群众的“前哨”;51名专职调解员,566个党小组,1322个网格,6487个联户区,构建起精细化管理网络,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从指尖到田间,从邻里小事到经济纠纷,巴林左旗正用一套运转高效的综治体系、一支扎根基层的队伍,守护着百姓日常烟火,滋养着民生温度,书写着基层善治的生动篇章。(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王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