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精准服务 暖“新”聚力 便民利民 让党群服务中心走进群众心中

  专业师傅带着设备上门服务,免费磨刀、磨剪子;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健康义诊,定期进网格,为居民测血压、调用药;母婴护理、病人陪护、面点制作等技能培训班优先接收辖区低收入群体……连日来,包头市九原区35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优质服务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

  “过去,我们一些党群服务中心的专业服务供需存在一定的错位脱节,专业服务的供给内容泛化没特色,群众获得感不强。如今,立足服务的需求端和供给端,区委组织部牵头,采取‘一社一策’的方式,持续探索推动党建联建网、社会治理网‘双网合一’,让更多的党员群众有机会享受到更加多元的专业服务。”九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樊丽静介绍道。

  向“生活化驿站”转型

  前不久,沙河街道在“花园集市暨首届幸福沙河嘉年华”活动中,正式发布“河”你同行党建品牌。当天举办的“花园集市”服务活动中,各社区党群专业化资源项目清单立在道路两侧,党建成果展示区、集中专业服务区充分覆盖居民多元需求,吸引了大批群众。

  樊丽静告诉记者,通过各部门与社区的需求服务精准对接、场景深度融合,九原区各党群服务中心主动“破圈”,从“行政化阵地”向“生活化驿站”转型,日均人流量同比增长40%,盘活了70%的闲置空间。随着医院义诊、非遗手工坊、公益课堂、邻里文化节等一系列满足群众需求的专业化服务涌现,“去党群服务中心转转”成为居民的平常事,“有事找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大家的口头禅。

  打造“暖新”服务矩阵

  在九原区,坐落在黄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红色驿站”很出圈,驿站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近300人。黄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广大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量身打造了“会客厅”“加油站”“宣传站”等多功能区,还建立了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鼓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志愿服务和随手拍活动。

  “社区对现有功能室进行了整合,结合规划发展所需,最终将24小时‘红色驿站’志愿者之家设置在党群服务中心内,越来越多流动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从陌生人变成家人。”黄金社区党委书记宋佳说,“同时,社区组建起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志愿者队伍,为基层治理持续注入‘新’力量。”

  如今,九原区将越来越多的党群服务阵地嵌入到大型商圈、重要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的公共空间,一大批功能更加垂直、“用户画像”更加精细的区域性、功能性党群服务中心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满足了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党员群众的多样化服务需求。

  全龄段友好  全时段服务

  从2014年重新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之初,果园社区党委就综合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因地制宜布局打造“诚意倾听”“丝竹清韵”“淘气堡”等专业服务场景,精准对接群众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需求,为居民带来家门口的“文化大餐”。“下决心重建,除了市、区有关部门的持续推动外,更多的是看到了居民们的强烈期待。”果园社区党委书记刘燕说道。

  九原区在党群服务“新场景”打造进程中,对不同社区所辖人群的“医、食、住、行、修、德、智、体、美、劳”十个方面按需分类,采取“空间换资源”“场地换服务”合作方式,全面保障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通过设立低租平价化的方式,吸引各类专业机构入驻,提供多样性、差异化服务项目;按照“居民提需求、部门出资源、三方统服务”实施路径,引入优质资源、补齐民生短板,并根据评价和服务效果动态调整服务项目,精准匹配多元化的需求。

  除此之外,九原区委社会工作部还与包头师范学院成立九原区社会工作学院,通过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培训指导,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增强党群服务中心快速响应需求的能力,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近两年来,九原区已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假期公益课、技能培训班等活动600余场次,累计对10个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布局优化,指导35个社区打造了社区服务新场景,直接服务居民群众5万多人次。(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宋爽  通讯员  白雪)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