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校企联合育人 就业底气十足

  “学院给我推荐了几个校外实践基地,我结合专业兴趣、就业需求,选择在内蒙古新意达国土空间规划勘测有限公司实习。9个月实习期后,公司给我提供了就业机会,现在已正式签约。”不久前,集宁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25届毕业生霍艺在学校提供的校外实践基地入职,她很开心。

  近年来,集宁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创新方法,极力破解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

  “我们发现,一方面,企业急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校一些课程更新速度滞后于技术迭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部分学生实践能力不足,职业规划比较模糊。”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暴向平介绍,基于此,学院结合就业工作与学生的专业特点,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着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去年9月,我进入校外实践基地内蒙古云泽智慧技术有限公司实习,期间,我对行业发展前景、个人提升空间、未来发展规划有了更深的认识。”毕业生刘浩雄说。

  内蒙古云泽智慧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都业军表示:“在实习实践环节,我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潜力,从中选拔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通过实习实践环节,今年公司成功签约了4名该学院毕业生。”

  在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像霍艺、刘浩雄这样通过实习实践实现就业的例子比比皆是。目前,学院已与40余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累计推送50余名毕业生在校外实践基地就业。

  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背后,离不开学院在教学方式及管理上的持续创新:学院将人才培养分解到课程、学期计划和实践项目中,形成“大一认知实践——大二专业实训——大三综合创新——大四实战应用”的递进式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全过程贯通。为提升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学院推行项目制教学,将真实项目引进课堂。项目制教学的实践课程围绕区域规划设计、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实际需求,组织学生开展项目调研、方案设计和成果汇报,全面践行“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

  “这门课教学的方式与传统课堂完全不同,教师讲授、学生实践、师生研讨各占课时的三分之一。像《建筑设计基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等课程都采用项目制教学模式,老师在开学初提出项目任务书,考核采用全过程评价代替传统的考试评价,各项目组同学整个学期都要通力协作,期末成果汇报符合课程的考核指标,才能拿到考试成绩。”专业任课教师王腾表示。

  这种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们带来更大挑战。除了课堂上边做边学,他们还利用课下时间自学相关知识,基础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大三上学期我们开展了乌兰察布市隆盛庄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教学,从现场勘探调研、建设情况了解,到现状分析,再到提出规划方案……整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我们每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变强了,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三学生耿万鹏说。

  “正是通过这一系列务实有力的举措,毕业生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就业市场中展现出很强的综合竞争力!”暴向平欣慰地说。(校企联合育人 就业底气十足  皇甫美鲜  通讯员  张少慧)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