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以“创见北疆 智汇文博”为主题的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精彩启幕。“苍天般的阿拉善”主题展区惊艳亮相,世界自然遗产、航天梦想、文化遗产与现代创意交相辉映,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今年是“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文博会上,阿拉善展区通过巨大的环幕投影,将“沙山与湖泊共生”的旷世地质奇观“搬”到现场,游客们置身其中,沉浸式感受鸣沙呼啸、奇峰耸立、湖光十色、神泉涌动、古庙静谧,全方位领略大自然馈赠的“五绝”奇景,纷纷表示此生一定要到巴丹吉林沙漠探秘。

从古老沙海到浩瀚星空,阿拉善展区的科技感同样令人瞩目。在“航天圆梦”展区,观众佩戴VR设备,即可模拟进入太空舱核心舱,亲身体验火箭点火的震撼瞬间。AI智能航天员化身人气“网红”,与游客趣味互动,大大激发了大家探索航天的热情。

刚刚完成航空体验的小学生何泓箴激动地说:“我看到了长征二号模型、天宫对接模型,还体验了火箭发射升空,真的太有趣了,也太震撼了。回去后,我要努力学习航空知识,以后也当一名宇航员。”

近年来,拥有广袤地域与得天独厚净空优势的阿拉善,积极探索“无人机+物流”新模式,利用无人机帮助牧民运输驼奶。在航天低空模型分展区,陈列的静态无人机,就是阿拉善盟探索低空经济的有力印证。“听完讲解,我特别有感触,没想到无人机在阿拉善牧区物流中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从草料补给到药品运输,配送效率非常高,完全超出预期。”游客李昊在阿拉善展区体验牧区科技应用展示后,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最鲜活的例子。”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在阿拉善展区,顶部流动的柔性屏将“居延汉简”以数字化形式精彩呈现,被誉为“美术世界活化石”的曼德拉山岩画,也借助先进的光影技术“活”了起来,游客还可以通过体验岩画拓印的方式,将“来自阿拉善的祝福”带回家。游客王女士说:“自己动手拓印岩画,感觉特别奇妙,好像和几千年前的古人有了某种连接。这个拓片很有意义,我要好好收藏。”

作为文化产业的“风向标”和“助推器”,文博会是展示文化产业成果的重要窗口。当天,阿拉善盟国家级非遗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和自治区级非遗蒙古族皮艺(皮雕)传承人带着展品来到文博会现场,在一针一线、一刀一刻的精湛技艺中,绽放千年非遗的时代新生。

阿拉善展区还带来了诚意十足的“阿拉善礼物”,沙产业、特色农畜产品、文创三大类产品悉数登场。东阿阿胶肉苁蓉健康科技(阿拉善)有限公司高级渠道招商经理迟静霖告诉记者,公司深度开发的阿胶肉苁蓉原浆等产品,因其蕴含的健康价值,吸引不少游客的关注和咨询。


为进一步丰富游客的观展体验,本届文博会特别策划推出了“歌游内蒙古”展演活动,阿拉善盟乌兰牧骑带来的合唱《苍天般的阿拉善》、舞蹈《欢乐萨吾尔登》,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大家在歌舞中沉浸式领略了阿拉善独特而浓郁的民族风情。

“本次文博会上,阿拉善盟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世界自然遗产的壮美、航天科技的自豪、千年非遗的活力和特色产业的潜力,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展示与产业推介,更极大地提升了阿拉善的文化自信和品牌影响力。”阿拉善盟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张璐表示,将继续深挖特色文化资源,强化科技赋能,促进文旅深度融合,让阿拉善独特的文化魅力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为北疆文化繁荣发展贡献阿拉善力量。

文脉悠长润古今,礼迎八方显雅韵。阿拉善盟在文博会这个大舞台上精彩绽放,向世界生动诠释着“苍天般的阿拉善”的无限魅力与活力,也为北疆文化的壮丽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昕冉 呼贝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