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通辽市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双千万亩努古斯台项目区,苍翠的樟子松已成林海。作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类型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内蒙古森林面积和草原面积分别位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同时,内蒙古横跨“三北”,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累计完成营造林1.43亿亩、种草3.55亿亩、防沙治沙1.67亿亩,规模居全国首位。“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以来,内蒙古通过多元投入、多方参与、光伏治沙、科技治沙等一系列新机制新举措,“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取得重大成果。据内蒙古林草局治沙造林处处长卜玉强介绍,2023年以来,内蒙古“三北”工程建设面积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均居全国首位。
内蒙古的“绿色家底”越攒越厚,离不开内蒙古一系列的“护绿”措施。
“防沙治沙‘三分治、七分管’。内蒙古把加强建后管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一手抓治标、解决突出问题,一手抓治本、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坚决防范‘边治理、边破坏、边修复’的现象发生。”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副局长武国庆表示。
内蒙古下大力气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建立草原补奖资金发放与农牧民履行义务挂钩机制,实现“以效定补”;坚持试点先行,通过舍饲圈养、集中托养、异地代养等市场化手段实现少养精养,17个试点旗县草畜平衡指数降到10%以下,2025年在102个地区和单位全面推开,计划用一年时间集中攻坚,确保年内全区天然草原草畜平衡指数降到10%以下。
“品种改良后,每只羊售价提高150元到200元,每头牛售价提高2000元到3000元。牛羊数量减少了,价格却上来了,减轻了草场的压力。”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勿布林嘎查牧民巴根那说。
同时,内蒙古始终保持打击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林草倒查10年、打击毁林毁草、“三北”地区林草湿荒综合执法以及全区住建和生态环境领域违法问题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2021年以来恢复林草植被115万亩,挽回经济损失近29亿元。2025年,内蒙古开展了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系统治理毁林毁草问题。
内蒙古还积极探索提升“三北”工程建设成果管护质效。
在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新华林场,一株株四季玫瑰整齐排列生长。新华林场场长贺鑫说:“截至目前,新华林场累计造林3.9万亩,沙地面积由2.15万亩缩小到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据介绍,新华林场利用技术、项目、资源等优势,盘活林场资源,寻求场外合作发展,与临河区育苗大户、经济林种植户、农牧业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其提供抚育管护、技术指导等服务,努力形成国有林场1+N示范带动发展新格局。
内蒙古选聘4.68万名护林员、草管员,实施网格化管理,加大巡护频次;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管体系,打通林草资源管护“最后一公里”。
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郁郁葱葱。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哈拉乌管理站副站长李东说:“我从十几岁到五十多岁都在护林一线,工作内容涵盖护林防火、监测森林病虫害、保护野生动植物、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等等,我守护着山、森林,守护着岩羊群和马鹿群,见证了贺兰山的生态变迁。”
一项项“护绿”措施成为巩固防沙治沙成果的强力支撑,内蒙古持续创造“绿进沙退”的治沙奇迹,不断攒厚“绿色家底”,在辽阔大地铺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张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