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经济新闻

2025年上半年全区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7月29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5年上半年全区金融运行情况及金融支持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分局副局长姜风旭作主题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货币政策处副处长赵婧,外汇检查处副处长陈慧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5年上半年全区金融运行情况及金融支持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分局副局长 姜风旭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衷心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自治区金融工作以及人民银行、外汇局各项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上半年全区金融运行情况及金融支持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金融系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自治区党委、政府,人民银行总行工作要求,积极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力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见效,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抓手,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上半年,全区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金融服务效能持续增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金融总量合理增长,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6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2616.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年初增加1380.8亿元,同比增长6.8%;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0606.1亿元,比年初增加1565.2亿元,同比增长7.2%。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6月,全区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74个百分点。

  二、货币政策工具拓面增效,实现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扎实推进人民银行总行出台的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的落实,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充裕,优化信贷结构,牵引各项金融要素和资源向重点领域高效集聚,为自治区全力办好两件大事、接续实施“六个工程”、深入开展“六个行动”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近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自治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目前,自治区已经形成了“1个总体方案+科技金融、养老金融等5个专项领域实施方案”的政策体系。同时,还建立了沟通协调、调度督导、考核评价工作机制以及平台整合、融资对接、风险管控、信息共享等配套支撑体系,强化部门间协调联动。

  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不断显现。落实自治区“科技兴蒙”和“科技突围”工程要求,做实做细科技领域融资对接、金融产品创新与推介等金融服务,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工具。截至目前,全区14家金融机构获得此项再贷款政策资金20.8亿元,发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34.7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26个。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工作,7月15日,伊利集团成功发行4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标志着内蒙古首单民营企业科创债成功落地。持续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立足自治区生态资源禀赋,加大绿色信贷投放,为“降碳”“扩绿”提供金融支撑。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0家金融机构累计使用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594.3亿元,撬动发放碳减排贷款990.5亿元,带动碳减排量3597.5万吨。6月末,全区绿色贷款余额5594亿元,较年初增加387.4亿元。

  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特点和融资需求加强金融资源供给,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围绕我区“粮”“肉”“奶”“草”等重点领域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等重点任务,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满足涉农主体融资需求。指导金融机构制定专项养老信贷政策,创新适老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对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撑。6月末,全区养老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4.2%。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加大对云计算、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金融支持力度。6月末,全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89.4亿元,同比增长52.1%。发挥合力推进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落地显效,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运用贷款工具开展股票回购增持业务,助力强化市值管理、提振资本市场信心,截至目前,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10.5亿元。

  三、金融改革开放创新不断深化,有效赋能涉外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分局深化外汇领域改革,扩大外汇便利化政策覆盖面,持续提升外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上半年,全区外汇市场平稳运行,自治区涉外收支总额241.42亿美元。以“优结构+拓银行”为主线,推动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政策提质扩面,上半年,共为101家优质企业办理贸易便利化业务7554笔、25.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7.9%、65.8%;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利用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六成以上资本项目实现便利化支付。支持边境口岸经济圈发展,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代理付汇政策实施以来办理业务2.29亿元,指导制定《新型互市贸易代理付汇业务操作规定》,促进贸易代理付汇业务平稳有序开展,便利满洲里市场采购业务跨境资金结算,上半年,该项业务出口收汇4869.31万元,同比增长5.6倍。获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伊利、包钢集团两家试点企业通过资金池划转资金10.38亿元。开展包联走访、靶向宣讲等系列活动,持续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上半年,全区外汇衍生产品签约额1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5.3%;外汇套保比率14.5%,同比增长107.9%。

  以上是今年上半年金融支持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分局将持续深入践行金融为民宗旨,更加注重政策协调配合,打好“组合拳”,精准有力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建设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系,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精准、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谢谢。

  2025年上半年全区金融运行情况及金融支持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内蒙古日报记者:近期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在支持服务消费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是什么?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货币政策处副处长赵婧:感谢您的提问。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具体体现。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主要从两个方面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与自治区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加强政策支持、扩大服务供给,优化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等多方面的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重点任务落实清单,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丰富完善金融产品与服务,及时满足消费领域金融需求。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旅游出行、餐饮住宿、文体娱乐等重点消费领域,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居民差异化消费融资需求。6月末,全区批发和零售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61.9亿元,较年初增长17.9亿元;住宿和餐饮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2.9亿元,较年初增长5.2亿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4亿元,住户中长期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4924.9亿元,同比增长6.7%。特别是在今年5月份,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旅游业”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与养老产业。政策出台后,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及时与自治区商务厅、民政厅、文旅厅等行业主管部门对接,获取消费与养老领域融资需求名单并推送至金融机构,推动政策落地落实,5月14日,全区首笔文旅行业服务消费与养老贷款2000万元成功落地。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将继续把金融服务消费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推进,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实施方案,继续用好用足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结合日常消费场景,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

  实践融媒记者:请问,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在支持自治区涉外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今年又推出了什么场景或功能?有什么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外汇检查处副处长陈慧:感谢您的提问。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是国家外汇管理局运用区块链技术建设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截至今年7月中旬,内蒙古辖区已落地该平台的7个应用场景,服务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678家企业获得融资2.3亿美元、支持便利付汇61.1亿美元、新增融资授信1.8亿美元,在构建外汇信用体系、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普惠金融创新、促进贸易投融资便利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今年在自治区新落地“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应用场景,该场景简化银行衍生品业务审核流程,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为银行完善企业用户画像、强化企业信用评估提供更加全面、可信的数据支撑,帮助企业降低外汇套保成本和脚底成本,减轻企业财务负担,助力企业做好汇率风险管理。截至7月15日,通过该场景为辖区46家企业办理衍生品业务102笔,签约金额合计1.04亿美元,其中26家为衍生品首办户企业。此外,今年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也实现了功能升级,新增小微信保易和综合险(报备模式)保单融资功能,进一步扩大保单融资场景可支持险种,聚力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质效。

  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分局将持续发挥科技赋能作用,不断扩大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惠及面,为更多涉外企业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推动自治区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在金融支持节水领域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是什么?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货币政策处副处长赵婧:感谢您的提问。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以发展绿色金融为抓手,构建覆盖制度、服务、创新的全链条水领域金融服务体系,支持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6月末,全区金融机构累计投放“节水贷”27.6亿元、“水权贷”8.3亿元。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联合内蒙古水利厅进一步完善在开展“节水贷”融资服务工程、推进“水权贷”绿色金融服务方面的制度体系,明确节水型企业、节水型服务企业、节水项目3类政策支持对象,覆盖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镇节水等9大应用领域。聚焦“企业申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初审-金融机构独立审贷-合同签订-贷后管理”5个环节制定标准化申报指南,为企业提供清晰融资路线图。

  二是强化银企对接效能。协同内蒙古水利厅搭建“节水贷”线上融资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线上资格审批服务,定期向银行机构推送企业项目需求清单,按季反馈融资进展情况,提升融资对接信息透明度。截至6月末,累计推送六期名单,涉及节水项目11个,节水企业54户,融资需求36.9亿元。鼓励银行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批放款速度,提供利率优惠。如民生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为辖内某企业提供专项贷款11亿元用于节水项目建设,加权平均利率比同期LPR低60个基点,可实现年节水量65万立方米。

  三是推动融资模式创新。引导银行机构探索取水权抵质押融资新模式,将水资源转化为可量化绿色金融资产,激发涉水产业发展活力。如指导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将1854.74万立方米水权指标纳入质押范围,向包头市水权收储转让中心发放长期项目贷款7.88亿元。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将继续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强与政府水利部门工作联动,深挖节水领域信贷需求,建立“水权贷”企业白名单,引导金融机构丰富业务模式、优化产品供给、加大资源投入,持续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为全面推进美丽内蒙古建设提供更大金融支撑。

  信息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

编辑:章颖慧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