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理应如此

以改革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核心提示】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是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永葆青春活力的宝贵经验

  ●改革精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动力和方法,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精神的弘扬提供了保障和支撑,二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惟有把改革精神贯穿到管党治党的各方面全过程,方能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改革精神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逻辑,为以改革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改革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改革精神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改革精神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守正创新为路径,以人民至上为价值旨归,深刻回答了长期执政条件下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命题。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是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永葆青春活力的宝贵经验。

  改革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基因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体现。改革精神源于马克思主义辩证否定观,这种辩证否定观内蕴的批判性,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带有鲜明的自我革命基因,其本质是一种“扬弃”,是对自身建设问题的批判性审视,在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中实现长远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宝贵基因。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秉持改革精神,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革命基因进行了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诠释,使其成为这一基因在中国大地上鲜明而具体的体现。

  改革精神是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鲜明主线,改革精神贯穿于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全过程。从延安整风破除教条主义,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自我革命成为夺取全国胜利的重要法宝;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反”“五反”运动有力铲除了腐蚀新生政权的毒瘤,到改革开放后,以制度创新破解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改革精神一以贯之。进入新时代,从“中央八项规定”破局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立柱架梁,从“打虎”“拍蝇”“猎狐”到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每一次管党治党的重大跃升都是以改革精神为突破口。改革精神推动着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从“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的拓展,使百年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改革精神是新时代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精神密钥。进入新时代,改革精神在回答“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根本命题中彰显独特价值。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改革精神以问题导向破解顽瘴痼疾,以党内法规体系重构破解制度碎片化,以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以“四种形态”贯通纪法情理,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从毛泽东同志提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给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自我革命”,给出第二个答案,党凭借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上书写了执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中国方案。

  改革精神与全面从严治党辩证统一

  改革精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动力和方法,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精神的弘扬提供了保障和支撑,二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要正确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在改革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弘扬改革精神,不断推动党的建设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

  改革精神始终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通过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打破旧军队的军阀作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通过整风运动纠正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以制度创新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的良好态势。实践充分证明,改革精神是破解党自身问题的“金钥匙”,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精神与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改革的本质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而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在于通过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深刻揭示了管党治党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改革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制度创新、机制优化、方法革新,不断破解党的建设中的深层次矛盾,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改革精神是应对新时代新挑战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固性和反复性,腐败问题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改革精神破题,就要用制度创新堵塞监管盲区,用科技赋能提升监督穿透力,用全周期管理压缩权力设租寻租空间,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防止腐败反弹回潮。只有把改革精神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才能在新挑战面前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以改革精神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以改革精神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命题,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路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应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必须以改革思维破局、以系统观念推进,实现内容全涵盖、对象全覆盖、责任全链条、制度全贯通。

  以制度创新为根本,构建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改革精神深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重要法规,推动制度体系与时俱进。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权力运行的风险点、薄弱点,通过制度创新堵塞漏洞。同时,加强制度系统集成,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通过顶层设计推动各项制度相互衔接、协同发力,形成制度闭环。

  以监督贯通为重点,打造协同高效的监管网络。监督体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免疫系统”。要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近年来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的创新实践,实现了监督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监督效能的显著提升。需进一步打破监督壁垒,推动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等有机贯通,特别是要发挥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的赋能作用,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监督网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以责任落实为关键,完善精准科学的考核机制。责任体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牛鼻子”。全面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责任,必须分层分类建立健全责任体系。一方面,要细化责任清单,明确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具体内容和履职标准,防止责任“空转”;另一方面,要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将巡视巡察整改、群众满意度等纳入考核指标,运用“互联网+考核”等方式提高考核精准度,倒逼责任落实到位。

  以思想建设为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精神堤坝。思想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铸魂工程”。掌握科学理论、夯实思想根基,全面从严治党才有坚实支撑。近年来,党中央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活动,推动全党遵规守纪意识显著增强。需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将党性教育与警示教育、红色资源与反面案例有机结合,建立“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党性体检”的常态化教育机制,将“严”的要求内化为行动自觉。

  以组织建设为保障,锻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组织体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神经末梢”。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关键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需以改革精神破解新兴领域党建难题,探索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功能型党组织”,通过多元载体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同时,还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

  改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动力;是百年大党穿越时空的基因密码,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勇立潮头的精神旗帜。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惟有把改革精神贯穿到管党治党的各方面全过程,方能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作者:季春芳  赵文能,分别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教师)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