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以来,连日的强降雨携着汛情迎面而至,倾泻而下的雨点砸在彩条布上“噼里啪啦”响,在敖汉旗古鲁板蒿镇八家村的堤坝上,村党总支书记尹树贵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泥点,嗓子哑得需要用力才能喊出来:“大家再加把劲儿!咱们得把这些沙袋都码齐,不然雨一大就容易垮。只要咱们把这堤坝守住了,家就塌不了!”
从出现强降雨以来,这位始终在一线坚守的村党总支书记就没怎么合过眼。他的胶鞋在泥里踩得“咕叽咕叽”响,裤腿裹满厚厚的泥浆,可那双眼睛和头灯一样亮得很,紧紧盯住不断升高的河水。
顺着尹树贵的视线看去,第一时间调集来的21台钩机、3台铲车在雨幕中加紧作业,轰鸣声裹着雨声,闷沉沉地碾过湿漉漉的泥地。那声音穿过雨帘撞在堤坝上,又被反弹回来,混着沙袋落地的“砰砰”响和铁锹铲土的“沙沙”声,在漫天雨雾里拧成一股硬邦邦的劲儿,听着就像在跟汹涌的洪水较劲——“别想往前一步!”
“尹书记,这雨看着没头啊,咱这坝能顶住不?”有村民扛着沙袋喘着粗气问。
尹树贵往堤坝外侧望了望,浑浊的河水正“哗哗”地涨上来,快漫到坝根。他给大家鼓着劲儿:“顶不住也得顶!咱身后是上千口人,是一万多亩地!加上这些机器配合着,一定能守住!”
视线凝视着哪里,脚步就向哪里行。人没到近前,尹树贵指挥的声音已到:“钩机往东边缺口去,先垫石头!铲车把沙土往这边运,快!”
雨下得越急,尹树贵心里盘算得越紧:“这么大的雨,这么急的洪水,光堵不行,还得有地方疏泄。可泄洪区选在哪儿?”他盯着村里那1500亩耕地,心口像被什么东西堵着般难受。
“这么大的水,只有舍小才能保大,舍不得也得舍!”雨稍小些时,他把村干部叫到临时搭建的棚子里,顶着压力说,“就把那1500亩地划成泄洪区!”
有人急了:“尹书记,那可是好地啊!”
“我知道那是好地。”尹树贵沉着声音说,“可不舍这点地,咱村其余10500亩地和白家店村、古鲁板蒿村5万多亩地都可能保不住!眼下乡亲们的命和家,比啥都金贵!”
连续的强降水将尹树贵“钉”在了防汛一线,也让他的家人始终提着心。在旗气象局上班的儿子尹小明第一时间收集整理气象信息,白天,他是父亲的助手,不断更新的降水数据和天气预测信息为尹树贵的防汛抢险提供了参考;夜间,他主动请缨到坝埂上陪父亲值班,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协调车辆、组织抢险的工作。
“你来了家里谁照看?”看着儿子奔忙的身影,尹树贵嘴上埋怨着,眼里却满是心疼。
“我妈让我来的。”尹小明笑着抹了把脸,“她担心您这身体熬不住。我年轻,多盯会没事儿。”至此,守护堤坝的时间里,父子俩的对话大多是:“爸,雨势还没小,水位还在涨!”“西北边的云过来了,预测雨还要下一阵!”
防汛抢险现场,父子俩和干部群众一道,用实打实的坚守与付出守护着身后的家园。
经过三天三夜的不眠不休,3100米长的拦洪堤坝被加高加固得结结实实。当泄洪区的水缓缓漫过那1500亩耕地时,八家村的10500亩地保住了,下游5万多亩地也安然无恙。
雨渐渐小了,尹树贵站在坝上望着远处露出的些许天光,缓缓舒了口气。
“书记,歇会儿吧。”村民们说。
“歇啥?”尹树贵望着村里的方向,眼里满是踏实,“只要大伙儿平平安安,我这心里就稳当。”
眼下正处于防汛关键期,尹树贵依然守在堤坝上,历经抗击洪水的面庞上又多了一抹坚毅。这道由党员干部坚守担当和亲情筑成的防汛墙,不仅挡住了洪水,更温暖了全村人的心——只因他们知道,总有那么些人,把老百姓的安危看得比啥都重。(孟静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