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巴彦淖尔

乌拉特前旗开展大规模飞播种草作业

  飞机带草种起飞

  近日,乌拉特前旗林业和草原局在沙德格苏木海流斯太嘎查开展大规模飞播种草作业,以科技之力为“三北”工程攻坚战绘就生态画卷,增添生态亮色。

  飞播现场,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直升机沿着预设航线低空飞行,草种通过特制设备均匀撒落,掠过起伏的沙丘,确保草种“落地即扎根”。这种先进的飞播技术,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也解决了复杂地形下人工播种的难题。“飞播种草是‘三北’工程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适合地形复杂、面积较大的区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种草、恢复草原生态。我们精选了籽蒿、花棒、柠条等耐旱、抗风、适应性强的草种,这些草种能快速覆盖地表,固定流沙,还能改善土壤结构,为生态保护奠定基础。”乌拉特前旗林业和草原局党建办主任王燕说。

  据了解,沙德格苏木海流斯太嘎查苏计沙地是“三北”工程重点治理区域,这里常年受风沙侵袭,草场退化、沙化严重。此次飞播作业选择此区域,飞播面积达2万亩,共计飞播种子20吨,起飞47个架次。通过直升机播种方式,搭载GPS导航系统,飞行高度控制在50米,飞行速度保持在每小时87公里,确保每平方米落种量达到设计标准,飞播一次载籽量430公斤,能铺种426亩沙地。同时,根据地块土壤条件,通过科学配比,确保草种能够均匀落地,更好地适应生长。“飞播种草的同时,我们也同步建设网围栏21公里,严禁放牧和人为破坏,为后期管护工作奠定基础,也为草种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长环境,让沙化土地真正成为‘绿色银行’,筑牢生态屏障。”乌拉特前旗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李刚说。

  从空中俯瞰,曾经裸露的沙丘正被一抹抹新绿覆盖,这是飞播种草带来的变化,也是助力“三北”工程、破解沙化难题的“利器”。一直以来,乌拉特前旗林业和草原局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勇担生态保护重任,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和理念,为生态修复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2025年,“三北”工程黄河灌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将完成6.84万亩治理任务,现已完成2.1万亩。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乌拉特前旗正用科技之笔在“三北”工程的蓝图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态答卷。(谢佳卉 王泽浩)

编辑:韩玉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