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在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腾格里额里斯镇查拉格尔嘎查的草原上,清风拂过起伏的草浪,一场现代化的虫害防治战役正有序展开……随着飞防技术人员手中遥控器的精准操控,一架满载环保型农药的无人机呼啸升空,循着预先规划的航线,在草原上空平稳穿梭,将雾化的药剂均匀播撒在植被之上,为广袤草原披上了一层无形的“防护铠甲”。
当前正值草原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通过无人机精准飞防技术,全面推进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践行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理念,为草原生态安全筑起坚实屏障。

“相较于传统防治方式,无人机技术优势太明显了。”示范区农牧林水局林草办工作人员乌都木指着正在作业的无人机介绍,此次飞防主要针对白刺叶甲、白刺夜蛾等草原有害生物。“无人机不仅让作业效率大幅提升,还能轻松突破地形限制,实现复杂地貌区域全覆盖,防治精准度更高。”乌都木笑着说。

为最大限度降低对草原生态环境及周边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此次飞防作业全程采用生物药剂。据统计,作业期间共投入生物药剂1吨,累计防治草原面积2万亩,在有效遏制虫害蔓延的同时,实现了生态保护与防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今年,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专项投入50万元用于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农牧林水部门组织专业技术团队,提前对防治区域开展全面勘察与虫情监测,依据虫害发生程度、分布密度等情况,科学制定无人机作业路线,精准确定用药种类及剂量。在防治过程中,技术人员全程跟踪监测虫情变化,实时评估防治效果,并动态调整作业方案。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确保项目区内治理对象虫口减退率稳定在75%以上,切实做到‘有虫不成灾’。”乌都木说。(曾令飞 刘雪儿 伊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