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中国妇女报》第3版刊发题为《内蒙古宁城县女大学生暑期用青春点亮家乡》的文章,报道了这个暑假,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61名平均年龄21岁的女大学生,以“爱心姐姐”与“宁美小院代言人”的双重身份,为家乡注入巾帼志愿服务的青春活力。
报道全文如下:
“镜头要低一点儿,才能拍出庭院的层次感。”“小妹妹别急,姐姐教你折千纸鹤。”……这个暑假,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61名平均年龄21岁的女大学生,以“爱心姐姐”与“宁美小院代言人”的双重身份,为家乡注入巾帼志愿服务的青春活力。
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爱心姐姐”们走进乡村、社区家长学校,开设绘本共读、科学小实验、安全知识讲座等“暑期返家乡”趣味课堂。她们还与部分儿童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不仅辅导作业,更通过心理疏导、亲情连线等方式,搭建起温暖的心灵桥梁。截至目前,“爱心姐姐”们已累计服务留守儿童500余人次,开展主题关爱活动20余场,成为留守困境儿童“最亲的大朋友”。
与此同时,一场“美丽庭院”的创意传播正在宁城上演。大学生们深入18个乡镇的示范村,用镜头捕捉农家院落的独特韵味。她们为每户庭院提炼“生态故事”,配上大学生视角的解说文案,制作成3分钟的短视频,由宁城县妇联在县内外各新媒体平台推送。
这项“返家乡+双角色”实践活动已连续开展两年,累计吸引89名大学生参与。宁城县妇联负责人表示,活动既为大学生提供了扎根基层的实践平台,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形成了“妇联+大学生志愿者”的长效机制,“宁美小院”宣传则带动了更多农户主动参与庭院美化,推动乡村风貌提升。(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王永钦/谢海洁)
制作:闫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