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城市的活力却并未消散。在满洲里市,一场场特色鲜明的青年夜校课程正火热进行中,羽毛球、瑜伽、掐丝珐琅、手工钩织、手工皂制作等丰富内容,为青年们打造了技能学习与身心放松的新阵地。8月5日晚,中心记者分赴不同课堂,亲身感受这些精彩课程。
羽球飞扬练身手
夜校挥拍绽青春
在满洲里市第十二学校体育馆的羽毛球场上,首期青年夜校羽毛球课程热力开班。课程开场,教练围绕实操技能展开系统教学。从握拍技巧讲起,教练强调握拍需贴合手掌弧度,找到发力顺手的姿势,才能更好把控击球方向。紧接着,教练细致拆解正拍、反拍的标准击球动作,讲解发球技巧,区分正手发球、反手发球的动作差异,指导学员借助手腕带动小臂发力,精准控制球的落点。

随后,学员们两两分组投入练习,教练穿梭于场地间,密切关注动作偏差。针对握拍过紧影响击球灵活性、发球时重心未跟上导致球速与稳定性欠佳等问题,教练一一耐心纠正。随着练习推进,球场上羽毛球来回穿梭,学员们奔跑、挥拍,尝试网前小球巧变节奏,运用高远球拉开空间,在对抗与协作的过程中尽情收获运动带来的酣畅体验,不断提升球技,以活力姿态释放青春热情。学员鲍佳昕对记者说:“在教练的讲解下,我系统学了羽毛球的相关知识,比如入位技巧、正反手握拍方法和正反手发球要领,我也因此深深爱上了这项运动,并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不少羽毛球搭子。希望我们的生活能越来越健康,青年夜校也能越办越好。”
珐琅掐丝承古韵
巧手点蓝绘匠心
在华埠社区的掐丝珐琅课堂上,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述了景泰蓝的历史由来。这项始于元代、盛于明清的传统工艺,因在景泰年间达到巅峰而得名,其繁复的工序背后是历代工匠的智慧结晶。随后,老师详细讲解了从绘图、上胶、掐丝到调沙、点蓝的完整制作流程,每一步都考验着大家的耐心。

动手环节中,大家拿起复写纸认真地将图案临摹在底板上。上胶时,有人小心翼翼地控制胶水用量,有人则反复调整角度,力求线条流畅。等待胶水微干的间隙,老师还讲解了掐丝的小技巧——用剪刀垂直剪断丝线,可以防止丝线间有空隙。认真聆听讲解后,大家立刻行动起来,捏着细软的金丝,在底板上一点点拼接、按压,时而皱眉调整角度,时而向老师请教技巧。当丝线完全固定后,便是最令人期待的调沙和点蓝环节。洗好的彩砂倒入调沙杯,加入固沙胶与水搅拌均匀,瞬间变成细腻的“颜料”。大家纷纷发挥创意,有人选择沉稳的靛蓝,还原传统韵味;有人则搭配明快的橙黄,碰撞出活泼的新意。当一件件带着温度的作品初现雏形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就感。
第一次接触掐丝珐琅的学员张佳伟说:“一直想亲身感受一下传统技艺的魅力。在专注掐丝的时侯,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手中的作品上,一天的疲惫和压力好像都被慢慢抚平了,这种在传统手艺里放松身心的感觉特别好。”
瑜伽舒卷释疲惫
呼吸之间觅安宁
在城市的另一边,万达广场艾斯阳光健身俱乐部瑜伽教室内暖意融融,舒缓的旋律在空气中流淌,呼吸与动作在一呼一吸间渐渐相融。在青年夜校的瑜伽课程中,学员们带着雀跃的心情开启了一场身心放松的惬意之旅。教练时而舒展肢体,时而屈膝沉腰,每一个动作都流畅如行云流水。学员们目光紧紧追随着教练的身影,在瑜伽垫上依样模仿。大家手臂轻颤着延展,腰背微弯着拉伸,即便动作尚显生涩,却都专注地紧跟节奏,认真学习每一个细节。课堂上,教练还轻步穿梭在学员之间,用掌心轻托学员后腰辅助发力,耐心纠正指导。随着课程的深入,学员们渐入佳境,均匀的呼吸声与教练温和的引导声交织回荡,在教室内谱写了一曲舒缓的身心和鸣。

学员刘云燕说:“上了一天的班,感觉身体特别疲惫,刚好看到了满洲里青年公众号发的青年夜校要组织开展瑜伽课,我就报名了。之前我也参加过类似的手工编织课和水彩画课,瑜伽课能够放松我们的身体,很适合办公室久坐的工作人员,上了一节课,觉得身心都放松了,很开心。”
据了解,本月是团满洲里市委组织的“青年人才·青年夜校”主题月,旨在让满洲里市广大青年摆脱“无效刷手机”的焦虑,培养业余兴趣和爱好,同时掌握一项新的技能。在8月里,还将陆续开展射箭、扭扭棒、手工钩织、玛瑙手串制作等7类、近30节丰富多彩的课程。
(孟庆丽 钟月 闫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