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团结积分超市。
乡村治,百姓安,天下稳。走进土右旗美岱召镇何家圐圙村,一条条村道绿树成荫,一座座庭院整洁干净,一个个家庭和谐友爱……这背后,离不开村里新时代文明团结积分超市的创新实践。依托“乡风文明积分制”,何家圐圙村突破传统兑换模式,推动积分兑换的“服务化”转型,不仅让文明行为有了更实在的价值体现,更在全村掀起了暖心互助的热潮。村民们在参与中获得了认可,在互助中传递了温情,推动了何家圐圙村的乡风文明建设迈向了更具活力、更富温情的新阶段。
“商品+服务”双轨兑换,让社会资源“聚”起来
何家圐圙村新时代文明团结积分超市,始终将“贴合村民需求”作为积分兑换体系的核心设计理念。村民参与环境整治、政策宣传、邻里互助等文明实践活动均可获得积分,而积分使用方式极为灵活:偏爱“实在物件”的村民,能兑换家用必需品;看重生活便利的村民,则可直接换取各类服务。这种模式的背后,是村里对村民需求的细致洞察。“有人觉得换袋洗衣粉最实在,也有人盼着能免费理个发,种粮养畜的农户则总念叨着缺技术指导。”村党支部书记王宝世介绍,村“两委”在日常走访中掌握这些需求后,主动对接旗公交公司、农牧局和镇卫生院,同时发动本村有手艺的村民组建文明实践服务队,将分散的服务资源整合纳入积分体系,让积分从“换东西”的单一功能,升级为可满足多元需求的“通用货币”。
“日常+增收”全面覆盖,让农村风貌“提”起来
超市里的服务型兑换项目,恰似村民身边贴心的“生活小帮手”,桩桩件件都精准解决着日常难题,更藏着满溢的“熟人温情”。健康与生活服务,暖透寻常的日子。免费体检由镇卫生院提供,测血压、查心肺之余,医生还会针对老人常见的关节痛、高血压等问题,给出用药和保养建议。更贴心的是,用积分就能兑换樊月月大夫的上门就诊服务。“樊大夫态度好,又细心,上次我老伴儿腿疼走不动,用积分请她来家里看,开完药还叮嘱他注意事项,比去医院还方便!”村民李奶奶提起这事就赞不绝口。
村里的免费理发服务也格外抢手,从老人的清爽短发到孩子的利落发型,20积分就能兑换一次,不少村民说:“在家门口就能免费剪头发,积分花得值!”出行与生产服务,提供稳稳的保障。100积分兑换一个月的6路公交车车费,成了村民的“省钱秘籍”。常去旗里赶集、买农资的村民算得明白:“一个月坐公交能省一百多块,这积分简直是在帮咱‘赚’生活费呢!”土右旗农牧局送来的种植养殖指导,更成了农户的“增产法宝”。技术员蹲在田埂上教选种,趴在猪圈旁讲防疫,让大伙儿心里踏实得很,攒积分的劲头也更足了。
生活琐事有人帮,烦忧转身成坦途。家电坏了不用愁,王青师傅的免费维修服务凭积分就能兑换。小到换灯泡、修电扇,大到检修洗衣机,他总能带着工具包快速上门。“前阵子冰箱突然不制冷,正愁要花钱修,后来用积分换了王师傅的服务,不仅修好了,还一分钱没花。”村民张大哥拍着冰箱乐呵呵地说。此外,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有专属福利——村里的文明实践者提供“免费跑腿代办”,代缴水电费、代领养老金,让“出门难”成了过去时。
“实践+积分”强化治理,让精神家园“富”起来
服务型兑换让积分的“价值感”越来越强,村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热情也跟着高涨。现在,村里环境整治时主动报名的人多了,帮邻居照看老人、代收快递的事也成了常态。“以前觉得积分换袋盐就行,现在能请樊大夫上门、让王师傅修家电,干活儿特有劲!”村民刘大姐经常报名参加文明实践活动,既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又能多攒点积分,“万一以后家电坏了,直接兑换维修服务,多方便。”这种“付出有回报、积分能办事”的正向循环,让村民从“被动参与”变成了“主动投入”。
更难得的是,在积分的串联下,村里的互助网络越来越密:樊月月大夫上门就诊后,村民们总想着帮他照看门诊室;王青师傅修家电攒下的积分,又能兑换其他服务。如今的何家圐圙村,不仅村容整洁,邻里间的问候多了,谁家有困难也总有人搭把手——小小的新时代文明团结积分超市,正用有温度的积分兑换,让乡村治理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 (岳宇乐 刘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