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就业群体姐妹提供暖心岗、关爱包、暖心包;密织服务体系、拓展发展渠道、引领服务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卡姐卡嫂、网约车女司机、女快递员、女外卖员等新兴领域妇女群众,让姐妹们紧密团结在妇联组织身边……
今年1月,全国妇联启动娘家人暖“新”三年行动,推进“三新”领域(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妇联组织全覆盖、提供符合“三新”领域妇女群众特点和实际需求的妇女服务,在“三新”领域广泛建妇联,凝聚“她力量”,赋能女性发展,让妇联成为姐妹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
建组织 亲如一家促和谐
“以前跑车时总觉得是‘单打独斗’,现在妇联组织让我们联系起来,亲如一家。逢年过节,包头市妇联给我们发放体检卡、健康礼包,组织大家参加各种活动,幸福感爆棚!”女司机李师傅的话道出了许多从业者的心声。
包头市网约车司机行业妇联自成立以来,聚焦网约车女司机“分散化、流动化”的特点和女性职业需求,以“聚人心、激活力”为目标,团结带领包头市1600余名网约车司机行业女性从业者在“新”赛道上展现巾帼担当。
“有事您找我,我为您服务。”这是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新北社区妇联执委、网格员赵海霞的口头禅,“姐妹们遇到难事找妇联,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倍增。”
“社区建妇联,把‘三新’领域姐妹汇聚起来,姐妹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其乐融融。这是我们‘三新’领域建妇联的创新之举。”鄂尔多斯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在鄂尔多斯市,各级妇联积极创新组织建设模式,壮大各领域妇联干群队伍,陆续建立全职妈妈妇联、手缝工妇联、“新蓝领”妇女小组、手工协会妇女小组、家政行业妇联、美团外卖妇联等组织,不仅让分散在各个新兴领域的女性找到组织,更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动力。
内蒙古各级妇联打破地域、行业限制,主动走进快递站点、直播基地、家政公司等场所,摸底女性从业者情况,手把手指导建立妇联组织。在呼和浩特市的电商产业园里,妇联组织成了主播们的“后台支撑”,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在鄂尔多斯的物流园区,货车司机中的女性群体有了“流动妇联”,手机上的微信群就是她们随时倾诉的“娘家群”。
北疆大地, 妇联组织如同一个个温暖的“落脚点”,让新业态女性无论在哪里打拼,都能感受到“家”的归属感。截至目前,内蒙古“三新”领域已经建立妇联、妇工委、妇委会、女工委等妇女组织1万余家,其中1447家女性社会组织实现妇联组织全覆盖。
助发展 树立妇女自信心
8月的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清凉的风吹散暑热。电商直播基地的女农人化身女主播,热情销售当地的马铃薯等特产。
“看着上升的直播收入,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身兼女农人、女主播双重身份的李女士说,“妇联组织建在电商聚集区,带动我们这些曾经的家庭主妇走上了‘直播+特色产业+文化旅游+乡村助农’创业致富路。”
“聚焦‘三新’领域建妇联,要将为人民服务镌刻在心间,围绕助力内蒙古‘六个行动’,特别是助企行动、就业促进行动,以产业龙头为主导,把妇女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妇女工作融入链中,以柔性之力激发‘三新’领域妇女干事创业活力,串起条条民生服务链,助力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说。
内蒙古各级妇联精准施策,多渠道、多形式为“三新”领域妇女提供多种技能帮扶。联合专业机构开展直播带货、家政服务、电商运营等技能培训,去年以来累计培训超2万人次;对接企业资源,为有创业想法的女性提供小额贷款贴息、项目孵化等支持,帮助500多个女性创业项目落地;搭建交流平台,组织“新业态女性创业沙龙”,让成功从业者分享经验,带动更多人入行。
包头市的网约家政行业,妇联推动成立“巾帼家政联盟”,统一服务标准、规范价格体系,不仅让从业者收入稳定,也让消费者更放心。
家政从业者张女士说,妇联的支持让她们在行业里更有底气。“以前接活靠熟人介绍,现在联盟有派单平台,订单多了,腰杆硬了。”
在鄂尔多斯市冯氏蜂业有限公司全职妈妈共创空间,直播带货、女性成长课堂、故事分享等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里,“宝妈”们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能实现自我价值提升。
暖人心 “十送”行动添力量
“在‘三新’领域中,从事手工制作技艺的姐妹不少,我们要聚合姐妹,打造区域‘北疆巾慧’品牌,通过‘十送’行动,为姐妹送培训技能、送多种服务,给姐妹们干点实事、好事,带动大家致富,温暖姐妹的心。”自治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说。
3年来,内蒙古妇联通过“十送”行动组织“三新”领域妇女手工业者走进北上广深,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寻找合作资源、增长见识,提升产品质量。
如今,“北疆巾慧”妇女手工产品种类丰富,让传统妇女手工产品迸发新的生命力,产品更加适应市场,远销国内外。
呼和浩特市的传统手工盘扣和剪纸、包头市的布贴画、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服饰、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服饰和太阳花挂件……一件件“北疆巾慧”妇女手工作品无不绽放“她风采”,饱含娘家人的暖心力量。
新时代,妇女服务精准化是妇女服务供给的发展趋势。“我们要深入姐妹群众中,了解理解姐妹们需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服务。”自治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说。
送理论、送法律、送科技、送文化、送关怀、送家教、送技能、送健康、送温暖、送服务——这“十送”行动,就是自治区妇联为“三新”领域姐妹量身打造的“暖心礼包”,一切从姐妹们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她们消除后顾之忧。
近年来,在健康保障上,各级妇联发挥联字优势,联合医院开展“女性健康体检进站点”活动,为快递、外卖女性从业者提供免费妇科检查。
在送技能提升培训方面,各级妇联创新服务方法,内引外联,打造标准化专业化组织,推出“北疆亮姐”等品牌,确保品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最优化。
在权益维护方面,组建“巾帼律师服务队”,走进新就业群体集中区域开展法律宣讲,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在生活关怀上,冬季为户外工作者送上暖手宝、保温杯,夏季送去清凉饮品,节日里组织“包饺子、话家常”活动,让她们感受家的温暖。
呼伦贝尔市网约车司机周师傅的妻子是一名社区网格员,夫妻俩平时工作忙碌,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妇联了解情况后,协调社区“四点半课堂”为孩子提供托管服务,让夫妻俩能安心工作。
从组织覆盖到维权关爱,从技能培训到素质提升,从精准服务到生活关怀……一个个踏踏实实的暖“新”行动,让越来越多“三新”领域的妇女找准定位、绽放光彩,并聚合“她力量”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赵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