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碳计量助力提升绿色竞争力

  “我们研制开发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碳监测一体机,成功应用于火电企业,解决了企业碳排放数据实时精准监测难、人工核算成本高且易误差的核心难题。”8月13日,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于2022年5月9日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建设。3年来,该中心通过搭建碳计量研究、数据、监督服务等平台体系,开展对碳排放、监测、核查、足迹、交易、碳汇等全生命周期的计量技术支撑研究,助推一批重点产业提档升级。

  目前,我区依托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建成首个基于计量技术的碳达峰碳中和在线监测系统,开发了监测、计量、核算、分析等系列功能,并逐步形成内蒙古动态碳排放数据库,用于服务政府节能降碳等;建成专业碳参数检测实验室,服务煤化工、钢铁、低碳产业等内蒙古重点产业与监管需求;健全双碳计量标准体系,发布了《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量在线监测数据传输和接口技术规范》,有效指导火力发电企业完善企业端碳计量数据归集、监测以及标准化的数据传输体系;在霍林郭勒市开展电解铝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国家试点工作,明确电解铝行业高碳排放环节,推动绿电替代、工艺优化,助力行业摆脱“高碳锁定”。在鄂尔多斯市纺织品(山羊绒)产品试点,依托全球稀缺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资源,构建从牧草种植、养殖到加工的碳足迹因子数据库,提升产品绿色竞争力。

  与此同时,各盟市碳计量中心分中心的工作也卓有成效,其中,鄂尔多斯分中心主攻煤化工领域碳计量研究,共服务煤炭及煤化工企业123家;包头分中心主攻林草碳汇领域计量研究,全面摸清当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碳汇量、碳储量底数,形成了全市碳汇“一张图”。(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李国萍)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