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兴安盟突泉县东风林场中,沉甸甸的文冠果缀满枝头。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是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法宝’。它抗旱、耐寒、耐瘠薄,根系深扎可防风固沙。花朵艳丽具有观赏价值,嫩叶可制成养生茶,果实可榨油或入药,全株利用无废弃。”突泉县众鑫林业投资经营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凤海介绍。
突泉县位于科尔沁沙地北缘,属于沙地锁边区重点区域。多年来,当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治沙治出了新生态、新生活。自2008年起,突泉县将文冠果列为“三北”防护林核心树种,迄今累计种植7.5万亩,成功逆转荒漠化趋势。
东风林场重点实施了“万亩文冠果+万亩湿地保护+万亩林药间作”项目,结合围栏封育的防沙治沙方式,有效促进植被恢复,增加植被覆盖率。
防沙治沙要实现生态账、经济账双赢,才能可持续。为了让产业红利惠及更多村民,众鑫林业公司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组织农民参与全链条劳务。
“目前,突泉县有1.5万亩文冠果挂果,平均亩产100至120斤。今年采摘工作自8月初启动,目前已进入尾声。”刘凤海说,丰收季高峰期,每日有2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我们按采摘斤数计酬,日收入150到200元,顾家增收两不误。”水泉镇村民张玉红说。(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张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