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警驾驶冲锋舟运送抗洪物资
7月23日开始,我市遭遇了持续性强降雨天气。市公安局1800余名参战民警枕戈待旦,奔赴防汛抗洪一线。
“乡亲们,快点离开村子,水漫进来了!”土默特右旗公安局双龙派出所副所长马金良的呼喊声穿透了雨幕。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积水中艰难挪动。
8月8日上游的又一场大雨,让洪水在次日悄然覆盖了土右旗。当马金良带队赶到东一间房村村口时,浑浊的水流正漫过沙袋垒起的第一道临时堤坝。
隐患在于部分村民虽已撤离,却因割舍不下家中的牲畜,每日仍冒险回村喂养。谁承想这次水势来得又急又猛,短短半小时便淹没了村道。若还有未撤离的群众滞留村内,后果不堪设想。
村内多是自建的泥土砖瓦房,不少墙体经雨水连日浸泡,出现道道裂缝。86岁的王老太闻声颤巍巍走出家门,瘦弱的身影在洪水中摇摇欲坠。马金良二话不说俯身背起老人,蹚着深及小腿的积水向外转移。老人身子沉,水流急,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却又重若千钧。雨水顺着他紧绷的下颌线滚落,他咬牙坚持着,直到将老人安全送上警车。
这已是他们在村口值守的第十多个昼夜。白天,烈日灼烤,汗水将藏蓝警服浸透又晒干,析出盐霜;夜晚,蚊虫肆虐,每个人的脖颈、手臂都布满红肿的包块,有的甚至被抓破,奇痒钻心。有限的驱蚊药水被反复涂抹在溃烂处,成了唯一的慰藉。
土默特右旗公安局情指中心民警李帅操控的无人机在东一间房村上空盘旋,显示屏上的热成像图清晰地显示出几个红点。8月10日上午,烈日炙烤着大地,他站在高处眯眼调整设备,额头的汗水不断淌进眼里,视线一片模糊。这套“网格化布警+无人机巡查”的模式是他琢磨出来的:地面民警分片巡逻,空中无人机每小时扫描一次,编织成一张无缝覆盖易涝区和堤坝险段的监控网。
“李帅,护村坝这边不对劲!”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呼叫。李帅立即操控无人机转向。屏幕上,原本规整的堤坝赫然出现一道缺口,浑浊的洪水正汩汩往外冒。他心里一紧,马上操控无人机调转镜头,用热成像模式再次扫描村庄——果然发现有村民冒险滞留村内。他立刻蹚水进村,与同事火速展开救援。正是他及时地发现与行动,成功将村民安全疏散,避免了可能的伤亡事故。
在积水严重、道路中断的区域,特警队员驾驶冲锋舟艇成为救援和补给的生命线。8月7日的暴雨来得比预报早了两个钟头。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巡警支队民警郝瑞廷和周泉刚把冲锋舟检查完,就接到了救援指令:在外修补堤坝的民警和工程师被突然的降水围困,雨水倾盆而下,他们时刻有生命危险。
雨点砸在冲锋舟上噼啪响,视线里全是白茫茫的雨雾。水面上漂着各种杂物,郝瑞廷紧握方向盘,在激流中灵活调整方向。当冲锋舟靠近被困人员时,周泉率先跳入齐腰深的水中,将船体固定,方便被困人员上船。经过4次往返,终于将全部人员安全护送至高地。等靠岸时,周泉心有余悸地抹了把脸,整个身体因为过度紧张还在微微发抖。“真以为回不来了。”他后来跟队友说,语气很轻,却带着股韧劲,“可我们是警察,决不能把他们抛下!” (刘译炜 梁彦强)